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鹿氏起源及历史

鹿姓图腾_鹿氏图腾

鹿姓图腾(鹿氏图腾)

  鹿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康叔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鹿姓现今人口约九万,排在第四百四十八位,在台湾列第三百七十三位。

 【释义】鹿,一种哺乳动物。属鹿科。鹿四肢瘦长,尾巴短,听觉和嗅觉都十分灵敏,善奔跑,食草,喜群居。鹿的全身都是宝。鹿角是一种名贵药材,毛皮质地很好,鹿肉也是一种上好的肉类。

【得姓始祖】

  康叔(姬封、卫康叔、康侯、康公):西周初期,周文王之子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康叔的支系子孙世代为卫国大夫,后来有人被封于五鹿(今河南濮阳),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五鹿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鹿氏、五氏等,世代相传至今,其鹿氏史称正宗。鹿氏族人大多尊封卫康叔为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康叔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西周初期,周文王之子康叔建立了卫国。 在周公旦平定了商纣王之子武庚禄父联合管叔、蔡叔等人发动的殷商遗民叛乱之后,封其同母少弟姬封于“卫”。实际上,康叔最初的封地在康邑(今河南禹县),金文中常见的康侯、卫康叔、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卫国封地在殷墟及其周围数百里的地方,大体包括今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区。这一带曾是夏朝与国韦之所在地,也是商王朝末期“大邑商”中心区,所以,周族人仍习惯称商地为“衣”、“殷”。“殷”、“韦”二字古代同音相通,康叔封此国号曰卫,即取旧地为名。卫国建立之后,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充分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治理的很成功。卫国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卫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担任上卿即大司寇。这样,卫国实际上就交由其子姬庸伯(大庸)统治。

  卫康叔的支系子孙世代为卫国大夫,后来有人被封于五鹿(今河南濮阳),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五鹿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鹿氏、五氏等,世代相传至今,其鹿氏史称正宗。鹿氏族人大多尊封卫康叔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跋部阿鹿桓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的鲜卑族中有代北鲜卑族三字姓阿鹿桓氏,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改为汉姓鹿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犬鹿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

蒙古族历来有“犬鹿成族”的历史传说,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为姓氏者,汉化单姓为鹿氏。

  内蒙古师范大学著名蒙古族语言学家芒·牧林教授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犬鹿氏”或“鹿犬氏”,约在一万千五千年前生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扎赉诺尔地区和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地区。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博尔苏特氏,源于元朝时期的别速惕氏族,著名将领哲别、迭该、古出古儿阔阔出皆出此族,世居锡喇木楞。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为Borsut Hala。后冠汉姓为鹿氏。

  ②蒙古族博古罗特氏,源于元朝时期旧姓,是阿兰豁阿五子之一不古纳台的后裔,世居扬什木。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为Bogulot Hala。后冠汉姓为鹿氏。

  ③蒙古族博和罗克氏,亦称博古罗克氏,世居科尔沁。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为Bohelok Hala。后冠汉姓为鹿氏。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布希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族蒲鲜氏部落,以姓为氏,是东真国国主蒲鲜·万奴的后裔,满语为Busi Hala,汉义为“去毛的狍皮、鹿皮”,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鹿氏、步氏、布氏等。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鹿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现今人口约九万,排在第四百四十八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6%。在台湾列第三百七十三位,多以濮阳、扶风、定兴为郡望。

  今河北省定兴县西江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鹿庄村、郓城县随官屯乡高庄村、巨野县龙固镇鹿楼村、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鹿家崖村、肥城市王瓜店镇北仪仙村(原有明朝万历年间鹿家老林),南仪仙村,古店村,潮泉镇潮泉村,王庄镇、淄博市沂源县南麻镇东沙沟村、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诸城市百尺河镇岳沟村、高密市柴沟镇前鹿家庄、高密市柴沟镇东尚口村、高密市柴沟镇西尚口村、曲阜市时庄乡鹿王村、成武九女乡鹿堂村、安丘景芝镇鹿村、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西友戈村、莱州鹿家村、莱西市大淳于村、莱芜市牛泉镇东、西牛泉村、鱼台县鹿洼村、单县鹿楼村、曹县桃源乡鹿寨村、鹿庙村,庄寨镇祥东村郓城县随官屯乡高庄村、掖县梁郭镇鹿家村、枣庄市薛城大吕巷村,河南省的封丘县曹岗乡鹿合村及其周边村庄、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常蹇村、开封市杞县西寨乡西寨村、辉县市常村镇赵凝屯村、沈丘县白集镇鹿楼村、沛县鹿楼镇、封丘县鹿合村、夏邑县刘店乡鹿庙村、新乡市,江苏省的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鹿楼村、徐州铜山县鹿楼村、徐州茱萸山、徐州贾汪紫庄,安徽省的蒙城县板桥镇鹿楼村、鹿小圩、大鹿、小鹿等村庄、阜阳鹿祠街、颍上鹿家庙、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甘肃省的天水市礼县鹿家镇,山西省的榆社县南王村、小杜余沟村、东庄、马会村、北王村、郭郊、翼城县,陕西省的蓝田县华胥镇、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上营村……等地,均有鹿氏族人分布。

  由于鹿氏族人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号称“鹿走神州”。

  具体分布

  1、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徐寨镇鹿庄村

  2、河北省定州市大鹿庄乡北鹿庄村

  3、河北省定州市大鹿庄乡大鹿庄村

  4、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鹿家村

  5、山东省巨野县龙固镇鹿楼村

  6、山东单县鹿楼村

  7、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鹿家崖村

  8、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近台村

  9、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岳沟村

  10、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前鹿家庄 、后鹿家庄

  11、高密市柴沟镇东尚口村、高密市柴沟镇西尚口村

  12、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镇北仪仙村(明朝万历年间鹿家老林)、南仪仙村;古店村和潮泉镇、王庄镇

  13、山东省曲阜市时庄街道办事处鹿家村

  14、山东成武九女乡鹿堂村

  15、山东安丘景芝镇鹿村、大汶河开发区西友戈村

  16、山东省莱州鹿家村

  17、山东鱼台县鹿洼村

  18、河南封丘县曹岗乡鹿合村及其周边村庄居住有1000余人

  19、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常寨村

  20、河南省辉县市常村镇赵凝屯村

  21、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鹿楼村

  22、江苏省沛县鹿楼镇为鹿氏聚居区,已上万人

  2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鹿楼村

  24、江苏徐州铜山县鹿楼村

  25、江苏徐州茱萸山一带

  26、江苏徐州贾汪紫庄

  27、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镇有鹿楼村、鹿小圩、大鹿、小鹿等村庄

  28、甘肃天水市礼县 鹿家镇

  29、山西榆社县北王村,小杜余沟村,东庄,马会村,南王村,郭郊

  30、河南省夏邑县刘店乡鹿庙村等村庄;

  31、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东、西牛泉村;

  32、山东省曹县桃源乡鹿寨村、常乐集乡鹿庙村,庄寨镇祥东村

  33、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部分地区、礼泉县部分地区

  34、安徽阜阳鹿祠街

  35、安徽颍上鹿家庙

  36、山东省郓城县鹿湾村

  37、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鹿家村

  38、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鹿庄村,陈胡庄村,居住人口几千。

  39、山东菏泽市曹县常乐集乡鹿庙村,前鹿庙。

  40、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土峻头村

  41、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柳卓乡西江村

  42、山东菏泽牡丹区万福办事处鹿坊村

  43、山东省枣庄市台庄区杜安村、巫山村

  44、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上官庄(二)村

  45、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鹿家屯村

  46、山西省榆社县南王村

  47、安徽省合肥市花岗镇曹坊组

  48、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大高庄村

  49. 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大淳于村

  50、山东省章丘市枣园镇吉祥村

  51、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台营镇鹿各庄村

  52、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

  53、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西贾乡五里庄村

  54、河北省定州市大鹿庄乡大鹿庄村

  55、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56.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扶风郡本仁堂)

  57.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扶风郡本仁堂)

  58.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扶风郡本仁堂)

  59.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裘公社区付桥村(扶风郡本仁堂)

  60.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千人桥(扶风郡本仁堂)

  61.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扶风郡本仁堂)

  62.河南省鹿邑县贾滩镇张蟒庄

  6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绣惠镇崖南村

【郡望堂号】

  郡望

  濮阳郡:古县名,原为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晋朝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

  定兴县:据旧志记载:县境在唐尧时为冀州、舜虞时为幽州,夏仍属冀州,殷商为幽州,周并州燕国地,春秋战国燕国地。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始置范阳县,治所故城(今河北定兴固城镇)。西汉时期为范阳县,新莽时期更名为顺阴,东汉时期为范阳侯国,三国曹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置范阳国。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复置范阳县。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范阳治所由故城迁至伏图城(今百楼村北官城)。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范阳为遒县。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治所移至城子(今河北容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废遒县,入易县。唐、五代、辽、北宋,县境西北属涞水县,西南属易县,东南属容城县。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割易县、涞水、容城三县地始置定兴县,取“大定兴盛”之意,治所在黄村(旧志皇甫店,今定兴县城)。元、明、清及民国沿用至今。1958年,定兴县并入易县、徐水二县。1961年,恢复定兴县建制。

  扶风郡:周朝时期即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咸阳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了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改其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五代时期的后汉政权将其辖地限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时期则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再移治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则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堂号

  濮阳堂:以望立堂,亦称帝丘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定兴堂:以望立堂,亦称范阳堂。

  本仁堂:安徽皖南鹿姓堂号。

  字辈

  山东聊城东阿县鹿氏字辈:“立玉清佰世,培茂保平安”。

  山东淄博博山鹿氏字辈:“清道(建)奉(纪)传紫(子)美”。

  山东泰安肥城鹿氏字辈:“泰岳淑传焕道文忠英培德保华逊”。

  山东烟台福山鹿氏字辈:“林吾兹丛道理”。

  山东诸城、青岛胶州、河南鹿邑鹿氏字辈:“金克启泽志钦洪伦术青建”。

  山东莱芜鹿氏字辈:“为(维)加宝成……”、“秀启群英,泽源厚嗣”

  安徽合肥鹿氏字辈:“家经伦立建才”。

  安徽肥西鹿氏字辈:“诗礼传家经伦(纶)立建才学扬庭恩荣以献”。

  河南杞县鹿氏字辈:“国凤世美…好义宗顺”。

  吉林长春鹿氏字辈:“承继荫克英”。

  江苏沛县鹿氏字辈:“文山德清承先启存永怀彝宪”。

  江苏徐州、上海鹿氏字辈:“继世守丙存永怀仪鲜”。

  山东安丘西友戈村鹿氏字辈:“文振九思华国吉民安”

  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峰峰镇上官庄鹿氏字辈:“敬国正富贵,家裕庆丰年”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先辈制定的名派“宗传理学世笃忠贞必由其本时乃日新”十六字

【楹联典故】

  (暂缺)

  【祠堂古迹】

  回里鹿氏宗祠

  回里鹿氏宗祠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土峻头村。

  回里鹿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2013年,村中全体鹿氏村民集资30多万元,重新修缮了破败的祖祠。

  回里鹿氏宗祠门楼上方的博缝砖雕是阴阳八卦的图案。墀头砖雕东边是一只獬豸,獬豸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西边刻的是一只天马。门楼上方过去曾有一块白底黑字的匾额,上面书写着两排字:一是“河南名族”,一是“鹿氏宗祠”。据老人讲匾额是鹿氏一位进士写的,查史料,根据祠堂建造年代,当时鹿氏考取进士的只有鹿廷瑛堂弟鹿廷瑄的元孙鹿维基。门楼里侧的墀头砖雕,西侧雕刻着一只翩翩起舞的仙鹤,东边是一只鹿,寓意“鹤鹿同春”。穿过长长的由围墙组成的甬道,便来到祠堂南侧的一排三间房子正门前,房子墙体用当地山上产的青石与青砖砌成。正门迎面南侧是一面嵌在围墙上的照壁。

  门口左右两个圆形抱鼓石,东边抱鼓石的下方阳雕“河马负图”,寓意王者有仁德,被视为祥瑞的象征。西边的是“犀牛望月”,民间有“犀牛镇家灵,望月回天庭,虔诚月儿圆,财神来光临”的顺口溜。“犀牛”的谐音是“喜牛”,是大吉大利、喜从天降的吉祥物。图案凿刻得生动形象、概括简练。上方左右两块墀头团寿砖雕之间,是一块白底黑字的“敕建鹿公祠”竖匾(现为复原品)。这南边的一排三间通开的房子,为前厅,是为了接待前来祭拜的贵宾的。屋顶三架梁结构,其中西屋靠墙有一张八仙桌,几条春凳;东屋一个条几,上面陈列着玉磬、圣旨,以及鹿廷瑛生前用过的朝珠、官服等。

  进了院子,东西两边原来各有一棵柏树。北面正房三间,建在月台之上,故高于南房。两根檐柱露在外面,柱础没于月台当中,仅露出一点,檐柱的下端是一块八边形的高八十厘米左右的石柱,承载着上方的圆形木柱,这使得木柱离地面非常之高,地面的雨水潮湿之气不会侵浸到木柱上,以防止木柱变潮腐朽。东西两间屋的南侧,各有一个朴素的直棱窗。正屋也是祭祀的场所,正面北墙上挂着鹿氏的画像,两边是对联,再两边是宗谱,下面是一个几乎能有三间房子长的大条案,条案上放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屋里还有十二块屏风,这屏风是用竹胎做骨架,外表涂着大漆,彩绘山水、人物、花鸟画。条案上还摆放着钟形的玉磬等。值得提及的是,在中间梁架的南梁上,有一处墨书题记:“大清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元孙六世孙等仝建三月初九日大吉大利”。祠堂的后面还有一个不宽的后院,后院的外面有两个旗杆,西北处一棵几百年的老槐树,粗壮遒劲,枝干旺盛。

  回里镇鹿氏祖先鹿廷瑛,少年酷爱读书,中年时中举,五十二岁考取进士,授湖广宜章县(今湖南省彬州市宜章县)知县。此地重男轻女,有生下女婴便溺死的恶俗。鹿廷瑛到任后,明令禁止。当时辖区内有旧锡矿一座,矿工有上万人,因日久产量降低,矿工生活艰辛,上司怕日久生事,鹿廷瑛给上司提议断其粮道,矿工逐渐解散回家。他在任七年,断案清明,监狱里犯人很少,牢房几乎是空着的;设立义冢,修学宫,建书院;因成就卓著,被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协理河南道。鹿廷瑛一生为官清正,晚年致仕,热心公益。康熙壬申年春,封侍御公,清嘉庆二十一年追封、敕建鹿公祠,颁发圣旨及祭品(建祠时立于路南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刻圣旨碑“文革”中被毁)。

  【典故轶事】

  殷商古国——鹿国,多鹿而得名,“精卫填海”故事诞生地

  殷商西北部有一个以“鹿”命名的方国,卜辞中出现时臣服于商,与王室关系密切,不但设有田猎区、驻军,还作为商王的祭祀场地。鹿国地理位置在哪?《汉书·地理志》记载:“长子,周史辛甲所封。鹿谷山,浊漳水所出。”长子,即山西长子县,古属上党郡。长子县境内有鹿谷山,对于鹿谷山,《淮南子》记载叫发苞山,《山海经》记载叫发鸠山。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发鸠山,因为源于一个著名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传说小小精卫鸟衔运西山之石以填沧海为自己复仇,此“西山”就是本文要说的鹿谷山。鹿谷山位于太行山西麓,殷商王畿以西,有说法认为商代鹿国就在鹿谷山一带,与长国为邻,同为殷商王畿西北部的门户大国。《殷周金文集成》收录相关鹿国铜器似有“鹿方鼎”、“鹿觚”等。

  “鹿”的甲骨文是“带角的鹿”的象形,鹿是古代贵族狩猎的主要对象,鹿是珍贵物种,物以稀为贵,在狩猎活动中,能捕到鹿是一件犹如打了胜仗一样的大事。因此,围鹿逐鹿被执政者们视为攻城拔地争夺天下的游戏。“射鹿”与一个国家的政权紧紧挂勾,比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就是“逐鹿中原”的由来。鹿地多鹿,早鹿部族的族人擅长捕鹿,并以此为游戏,鹿族应该是个好斗好强骁勇善战的民族。

  卜辞中与鹿地相关联的还有两个地名,一个是滳,一个是(阝心)。滳可能跟滳水有关,滳水据说是商部族的发源地。而(阝心)可能即沁水,河南沁阳市、山西沁水县的来历可能都跟它有关。一其卜辞中有“(阝心)京”字样,商王曾赴(阝心)京视察,“京”即高大上的建筑物,可见当时(阝心)地已筑城,有城池必有驻兵。卜辞中又有“(阝心)南小丘”的记录,可以解释为(阝心)地南面的小丘地带。“丘”本为山地,说明(阝心)地又多有山地。卜辞中多见“(阝心)南丘豕,冓。”冓(gòu),当为一种捕猎的工具。“冓(阝心)鹿。”意为猎捕(阝心)地的麋鹿。卜辞“王惟(阝心)犬”,说明(阝心)地还设有专替商王打理田猎区的犬官。从卜辞中来看,(阝心)、滳两地当与鹿地紧邻,但无法确定具体位置。卜辞中有不少“王涉滳射鹿”的记载,可见滳地和(阝心)地一样多鹿,多鹿是该区域的一大特色,鹿谷山、鹿国等地名很有可能来源于此。鹿地、(阝心)地、滳地都有商王的田猎区,商王常常进入这片区域狩猎。

  鹿地不但有商王的田猎区,还配有“鹿师”。卜辞:“贞王往于鹿师。”商王去往鹿地军事基地。卜辞有“多尹在鹿”的记录,多尹,商代官职,可能是当时殷商驻鹿师的最高统率。从地缘位置看,鹿地是中原进入晋西南地区的必经之路,也是西北方强族从太行山各陉出入殷商王畿的中枢门户。为此商王在此设立军事据点,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西北方异族的入侵。事实上,从卜辞中可以得知,商王在太行山西麓一带设立的军事据点非常密集,可见这一带对商王朝而言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上次讲到的长国,在山西长子县,与鹿国相邻,长国就配有一支商王的“戍军”,是为了防御(上工下口)方的入侵。与鹿国相邻的(阝心)地、滳地也各自设有驻军,形成一张严密的军事防御网。

  鹿地也是商王的祭祀之地,商王朝的许多大型祭祀会在这里举行。比如“庚辰岁妣庚小……子祝,在鹿。”、“甲申岁祖甲小……子祝,在鹿。”、“乙酉岁祖乙小……祝,在鹿。”这些祭祀卜辞中,我们发现三位祭祀对象:妣庚、祖甲、祖乙。据统计,在所有祭祀卜辞中,以上三位在祭祀对象中所占比例非常之多,其中“妣庚”又是三位祭祀对象中的之最。祖甲是商武丁之子,商代第25代王;祖乙是河檀甲之子,商代第19任王;而“妣庚”是一位女性,作为女性,她被祭祀的频率为何如此之高?据统计,“妣庚”的祭祀频率明显高于任何男性祭祀对象。“妣庚”到底是谁?为什么她能享受如此多的殊荣?据韩江苏先生考证,“妣庚”是武丁的母亲,商代第22代王小乙的配偶,可能是“母以子贵”吧,就像武丁王后妇妌,儿子祖甲为她铸筑“母戊大方鼎”用以祭祀,其规模远远高于地位更高的妇好。商王选择在鹿地进行如此重要的祭祀活动,可见鹿地不但是商王朝重要的田猎、军事根据地,它还是块具备天地灵气的风水宝地。

  商代鹿国的结局有两种可能,据上博简《容成氏》记载:纣王无道,残害忠良,“于是乎九邦叛之,丰、镐、郍、邘(于)、鹿、耆(黎)、崇、密须氏。”此鹿即为鹿谷山一带的鹿国,鹿国参与了商末联邦大反叛。但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九邦虽然集体反叛商纣王,结果除了鹿国,其余全部被文王所灭(有史可据),以此推测,鹿国应该也在商末时亡于周国。另一种可能,按照以往所了解,河南鹿邑太清宫商墓遗址发掘带“长”铭铜器,乃商代长族所有。根据考证结果,长族原在山西长子县境内,晚商时由于地缘战略需要,被商王迁到河南鹿邑境内。长子县境内的长族和鹿谷山一带的鹿族比邻而居,很有可能,商王朝在迁徙长族的过程中,也有部分鹿族一并迁了过来,鹿邑可能由此而来。鹿国之后有鹿姓,这支鹿姓虽不见姓氏古籍记载,但应该是最早的一支鹿姓。

【家训格言】

  《鹿氏家训》

  孝为德之首,敬乃孝之本。修德兴于世,行孝以立人,厚德载物,道济天下,君子之行,天人共仰。厚资财,薄父母,岂为人乎?轻手足,重浮财,贻笑众昆。谦爱待人,自立助人,施助不图报,受恩忽忘怀。求娶议嫁,首重德品。和亲睦邻,寸畔不争。

  诗礼传世,家道恒兴。知识源于书,才智征乎行。科技逐日更新,子孙当须自强。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志者成,毅者立,非志无以成学。终生学习,终身进取。

  身出于父母,才积于自身。体为力行之本,当须珍重;毅为力量之帅,还贵慎浊。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体健博识,家国恒盛。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