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闪氏起源及历史

闪姓图腾_闪氏图腾

闪姓图腾(闪氏图腾)

  闪姓是中华姓氏之一,大多属于回族,是回族十三姓之一。据《回教民族说》称,由“苫思丁之后裔”转为闪和陕。又据《赛典赤家谱》载:“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日闪,…”在闪姓中,也有改作他姓者,如“宣化有回教望族姓玉,自言原姓闪,赐姓玉。”闪姓现今人口约1万,排在第七百三十位。

【得姓始祖】

  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北宋神宗年间(1068-1085),原籍阿拉伯麦加,始祖为中亚布哈拉国王的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家族,为避邻国侵扰,与弟艾尔沙率领家人和部族五千余人,东迁中国,归附了宋朝。这一支携带五千余只驼马的庞大队伍,沿早期的丝绸之路到达汴京,受到了神宗赵项及群臣的热烈欢迎。其后,兄弟二人被封官进爵,家族部卒也留在了中国。至元朝,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被封为“咸阳王”,又曾出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至元十六年(1279年),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病逝。留有九子十三孙,分别为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十三姓。

【起源源流】

  源流一

  出自回族,在回族姓氏中,除了马、丁、白等常见姓外,赛、撒、速、忽、纳、闪等十三姓在《百家姓》里却找不到。回族十三姓,源于我国杰出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及其子孙。

  1221年,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占领了布哈拉,回回人苦鲁马丁和他的儿子赛典赤·赡思丁率骑兵千人归顺。因赛典赤·赡思丁聪明英武,颇受成吉思汗的信赖和重用,任为帐前侍卫,南征北战。窝阔台和蒙哥汗时,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1274年任云南省平章政事。赛典赤执政期间,兴屯田、修水利、置驿道、办教育,改革行政制度,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功绩显赫,威望甚高,百姓自觉地为他树碑。赛典赤逝世后,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宣布“赛典赤虽逝,德政尚存,敢有更易者诛之”。

  相传,赛典赤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三十一世孙。“赛典赤”阿拉伯文原意为“荣耀的圣裔”,即伟大的贵族。“赡思丁”的含义是“宗教的太阳”。“乌马尔”的意思是“长寿”。赛典赤的后裔,不仅铭记着前辈的丰功伟业,而且取赛典赤称号之首音’赛”立姓。赛典赤·赡思了有五个儿子。长子纳速拉丁,官至云南省平章政事、陕西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官至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三子忽辛,官至云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四子苫速丁兀默里,官至云南省平章政事。赛、纳、哈、速、忽、马、撒、沙、丁、闪、穆、杨、郝等姓,传说子孙分为“十三姓”,主要集中在云南。

  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清朝官府曾下令“灭回”,激起回民大规模武装反抗,即历史上有名的“丙辰之变”,这十三姓回民才被迫分居全国各地。后来在长期的发展中,由十三姓又演变出其他姓。如忽姓后来又发展为虎、胡姓,闪姓后来又发展为陕姓等等.回族中的闪姓,据《回教民族说》称,由“苫思丁之后裔”转 为闪和陕。

  源流二

  出自汉族,汉民也有姓“闪”的,在河南淮阳县朱集乡有一个闪庄村,它是由从北边的李鲁庄的三兄弟迁移过来的(据说再早的话,三兄弟的父亲也是从外地迁到李鲁庄的,因为是外来的,在那受欺负,所以三兄弟决定迁移,令立门户,于是有了闪庄村),不过他们父子及已经是汉民了,至于他们的长辈是不是汉民无从考证。闪庄村现在发展不错,门丁兴旺,有闪姓人士数百人。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当代闪姓的人口约一万,为全国第七百三十位姓氏,闪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河南、河北及云南等地。

  在河南省的焦作市博爱县大辛庄,开封市杞县官庄乡闪庄,开封市杞县西寨乡养马店,开封市杞县五里河,洛阳市汝阳县,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南阳市方城县县闪庄,南阳市社旗县,南阳市新野县,平顶山市宝丰县闪庄,三门峡卢氏县北关,商丘市民权县白云寺镇闪砦,信阳市固始县闪庄,周口市淮阳县朱集乡闪庄,驻马店市泌阳县闪庄,郑州市登封市石道乡,安徽省的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闪冲村。均有此姓的分布。

【郡望堂号】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家训格言】

  《闪氏家训》

  一 凡我族人,有不孝,不悌者,送到祠堂,定责不恕。

  二 每逢元旦之期,各整衣冠,黎明齐集祠堂拜祖,不到者,罚之。

  三 祠堂议事,凡执事之人,听炮声就到,不到者,罚之。

  四 男争女斗未经祠堂理处,控告成讼者,定责不恕。

  五 饮酒肆横纵妇发狂者,定责不恕。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