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巢氏起源及历史

巢姓图腾_巢氏图腾

巢姓图腾(巢氏图腾)

  巢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出有三,一是出自上古有巢氏,二是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末帝夏桀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三是源于嬴姓,出自战国初期秦国上卿大庶长嬴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九十三位,现今人口约九万,排在第四百五十四位。

【得姓始祖】

  巢父:巢氏发源于巢湖,是以地为姓的姓氏。巢湖在安徽省境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名川大泽之一。根据历史记载,巢湖在距今三四千年前的殷、周时期,是巢国的所在地。春秋末期,巢国被吴国所灭,巢国的后裔,也就依照当时的习惯,以故国号为氏而姓了巢。巢氏的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过去一部分姓氏学者把巢氏的源流推溯到上古时期的有巢氏。有巢氏是教人们构木为巢定居,有功于民族进化,这在《韩非子·五蠹》及其它古籍上都有记述。《姓谱》上记载,巢姓是有巢氏的后代,或者说是巢国的后代,尧时有巢父,夏殷时有巢国。根据《姓氏考略》上的记载,巢姓是以国为氏,望族出于彭城。巢姓的始祖以树为巢,而寝其上,号曰巢父,他的后人就以巢为姓。故巢氏后人奉巢父为巢姓的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有巢氏,出自上古时期有巢氏部落,属于以国名、氏族名称为氏。

  上古时,中原地区林木茂密,野兽很多,经常侵扰在地面栖息的人类。

  相传到了远古昊英之时,人少而禽兽多,为防御野兽侵害,昊英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后又发明了穴居。从此人们在睡觉时就不必担心野兽的侵袭了,于是大家把将昊英视作圣人,推戴他为部族首领,号称“巢氏”,他的后代就是著名的有巢氏部落族人。

  不过,也有传说指明“有巢氏”的名字叫金乌,女,风姓,号昊英氏。按史籍《三皇五帝时代》的记述,金乌是古代氏族联盟时期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五十六任帝王,大伏羲氏族风姓女王昊英氏执政的第二任帝王。有学者推测金乌生于帝规辛八年(乙丑,公元前5876~前5803年),出生在昊英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昊城(今河南三门峡渑池英豪镇),都城建在遂城(今河南驻马店遂平),就是她发明了将房屋建筑在大树上。金乌在三十岁即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逝世于金乌四十四年(戊寅,公元前5803年),终年七十四岁,死后葬在遂城南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遂平南部),尊号帝金乌。其后世人称其族为“有巢氏”。

  “有巢氏”这一名字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诸子著述之中,一般多记载为:

  当尧为帝王时期,有巢氏族人中有个著名的隐士名叫巢父,他与当时的另一名士许由是好朋友。

  由于巢父隐居山林,以树为巢,不谋世利,因此尧帝曾经想把帝位禅让给巢父,但被巢父谢绝了。后来,尧帝又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也不肯接受,躲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帝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表示尧帝请他为官的话污染了他的耳朵。

  这时巢父正好牵着牛走到河边,于是他就问许由:“你干嘛要洗耳朵?”

  许由说:“尧叫我去做九州长,这种话弄脏了我的耳朵,所以我要来洗一洗。”

  巢父听后冷笑一声,说:“你如果是住在高山深谷之中,不与世俗之人交往,又有谁会来打扰你呢?现在你这样故作清高,其实是为了沽名钓誉,我还怕你洗耳朵的水弄脏了我家牛的嘴呢!”说完便牵着牛到上游去饮水了。

  传说,巢父逝世后,葬于今山西省的平陆县三门镇刘家庄。

  在大禹执政后的夏王朝时期,禹帝特别敕封巢父的后代于有巢(今安徽巢湖),其族人建立了有巢国,史称其为“居巢”。居巢国为伯爵,君主称巢伯,历经夏、商、周三朝,世代皆为重要的诸侯方国。在周武王灭殷商之际,巢伯曾主动觐见来朝,这在青铜器“班簋”、“鄂君启节”的铭文上都有记载。

  居巢国之地在春秋诸侯争霸时期,是扼守东西、控制南北通道的咽喉,更是介于楚、吴两国之间的重要军事战略要地,向来为大国所重视。其时,居巢国又是商贾云集之地,成为从中原南下闽粤的交通要塞,曾一度称“居鄛国”。

  在春秋后期,吴、楚两个大国一直在争夺居巢之地,居巢国最后归服于强大的楚国,其都城的城墙曾在周景王姬贵七年(楚灵王熊虔三年,公元前538年)由楚国出面加固了一次,二十年后的周敬王姬丐二年(楚平王熊弃疾十年,公元前518年)又增修了外城,充分表明楚国对该城十分重视。

  正是由于居巢国归靠了楚国,因此在当时引起了吴国的极大愤怒。据史籍《左传》中的记载,周敬王十一年(楚昭王熊壬七年,吴王阖闾六年,公元前509年),吴王阖闾指挥吴国大军突然攻入居巢国,迅速攻占了居巢国都城,还俘获了代表楚国镇守在城中的楚公子繁,居巢国就此灭亡。之后,吴王阖闾将其地设为“巢州”,其城池被称作“巢州城”。

  到了周元王姬仁三年(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国,巢州城归了越国。

  一直到了周显王姬扁十四年(楚宣王熊良夫十五年,越王无颛八年,公元前355年),在楚国灭了越国之后,巢州城才复为楚国所有。在后来战国晚期的楚怀王熊槐执政时期(公元前328~前299年),古巢州城就是楚国经商线上极其重要的商业驿站之一。

  亡国之后,在居巢国的公族后代以及部分国民中,多有以故国名称为姓氏者,称有巢氏、居巢氏、巢氏,后有巢氏、居巢氏皆省文简化为单姓巢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末帝夏桀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夏桀,本名姒癸,亦称姒履癸,是夏王朝的最后一代君主。桀,是成汤赐给他的谥号,是凶残暴虐的意思,史书因此称其为“夏桀”。

  夏桀是夏王朝第十六代君主姒发之子,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653~前1600年待考)。

  成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正式起兵讨伐夏桀。成汤先攻灭了夏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夏桀的盟友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王朝的的重镇鸣条(今山西安邑)。

  夏桀得到消息后,赶紧带兵赶到鸣条。夏、汤两军交战,结果夏军中的将士们原来就不愿为夏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回都城。成汤指挥商军在后紧追,夏桀匆忙携带着妹喜和珍宝仓皇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巢湖)。结果在南巢被成汤追上俘获,遂将夏桀放逐在该地,近五百年历史的夏王朝就此灭亡。

  夏桀在放逐中既不会种庄稼,也不会做饭吃,最后饥饿而死。后来,成汤又将夏桀的族人流迁到南巢地区,其地曾一度称作“南勦”。古代“勦”字通“剿”字,本义为“使其劳作,自食其果”。

  在夏桀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南巢氏、南勦氏、南剿氏,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巢氏,少部分称南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嬴姓,出自战国初期秦国上卿大庶长嬴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秦国大庶长嬴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鼌氏,后统改称晁氏,但不称朝氏。该支晁氏传至汉朝时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御史大夫晁错。

  在晁错被冤杀之际,其家人有逃出者,其后纷纷改姓,以此躲避株连之难。传说,大将军周亚夫就藏匿起晁错的一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并将其改为同音字“巢”为姓氏,混伪古姓。

  此后七国之乱平定,到了汉建元元年(汉景帝刘启后元四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后开始正式使用皇帝年号,大臣们乘机纷纷提出要为晁错平反,并且继承晁错生前的政治主张,“务摧抑诸侯王”,不断上奏揭露各诸侯王的过错。由此,汉武帝在第二年即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下诏为晁错平反。其后,周亚夫献出晁错之子,复为晁氏,而晁错之侄则拒绝再更回晁氏,坚持沿称巢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朝鲁图德氏,亦称鲁图孟和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是原来左翼、右翼两部分驻东、西部蒙古后,因地域差异产生的称呼之别,该姓氏的汉义就是“永恒的岩石、坚如磐石”。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

  在明末清初,该部族即开始冠以汉姓为巢氏、朝氏、晁氏、鼌氏、曹氏、乔氏等,属于取原姓氏首音的谐音汉字为氏。朝鲁图德氏族人中亦有取本义汉化称石氏者。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远古时候,尧帝的大臣中有一位叫巢父,他是中国建筑的开创者。也称为有巢氏。中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特征是木建筑,与其他国家的石建筑有很大不同。远古时时候,巢父教人利用树干架起房屋,以便于防上野兽侵害,后来这类建筑被称为杆栏式房屋。因为架在树上,类同鹰鸟建巢,所以它的创建人就称为有巢氏了。大禹为王时,将有巢氏的后代封为贵族,让他们建立巢国,就在现今安徽巢县一带。巢国公族后代形成巢姓。巢姓望族居于彭城郡,即现在的江苏省徐州、铜山一带。

  分布

  巢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三位门阀。现今人口约九万,排在第四百五十四位。在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今湖南省的湘阴县、汨罗市、常德市、益阳地区,江西省的万载县、宜丰县、九江市的都昌县,安徽省的宿松县,江苏省的南京市、扬州市、江阴市、高要县、常州市新北区、苏州市、镇江市丹阳市、宜兴市、溧阳市、泰州市、淮阴市,河北省的昌黎县,广东省的新会市、深圳市、从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山西省的平陆县、运城市,福建省的莆田市,山东省的潍坊市昌乐县,河南省的漯河市,天津市,湖北的黄冈麻城市等地,均有巢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堂号

  彭城堂:以望立堂。

  辞禅堂:尧帝时期有高士巢父,隐居山林,以树为巢,不谋世利。尧帝以天下禅让予他,他坚辞不受,遂名“辞禅堂”。

  此外还有礼仪堂、敬爱堂、敬诚堂、余德堂、构木堂、凤来堂等。

  字辈

  江西修水、九江、铜鼓、万载、湖南、四川、湖北巢氏字辈:“承崇登祖与传自德来章以理”。

  江苏南京、安徽蒙城巢氏字辈:“更锦文继洪玉明德良克学子”。

  江苏沭阳巢氏字辈:“锦瑶继玉”

  安徽蒙城巢氏字辈:“锦文继洪玉明德良”。

  福建浦城巢氏字辈:“文增贤良武添忠孝”。

  河南巢氏一支字辈:“廷学绍尔世维新”。

  青海巢氏字辈:“羲生守世业,福禄永兰芳,鲲鹏志远大,甲第瑞祥光”。

  巢氏一支字辈:“英鹤傲文天国太民安祖武荣宗克振遵守中正传芳”。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宗开巢国;

  秀毓彭城。

  ——佚名撰巢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巢姓的源流和郡望。

  高人洗耳;

  遗老碧瞳。

  ——佚名撰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时,尧以天下让巢父,巢父不受,且以水洗耳。下联典指宋·巢谷年一百七十岁,瞳子碧光灿然。

  陶唐宾友;

  汉室司空。

  ——佚名撰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巢父(尧帝,又称为唐尧、陶唐)。下联典指东汉巢堪。

  六言通用联

  识礼仪之重任;

  撰书义以传经。

  ——佚名撰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南城人巢堪,字次朗,章帝时官太常。当时,曹褒请求著《汉礼》,巢堪说:“作为一个朝代的大典,不是曹褒所能定的。”下联典指隋代国子助教巢猗,著有《尚书义》、《尚书音释》等。

  隋传太医博士;

  清有刑部尚书。

  ——佚名撰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代大业中有太医博士巢元方。下联典指清代有刑部尚书巢可驩,满洲正蓝旗人。

  贞孝名传后世;

  禅让德比先贤。

  ——佚名撰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孝子、明崇时祯时举人巢鸣盛,人称贞孝先生。下联典指上古巢父不受帝位的事典。

  七言通用联

  金兰胜友情谊厚;

  巢父巨人熏望高。

  ——佚名撰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巢谷,与河州将韩存宝善。韩存宝坐罪死,巢谷逃避江淮间,肝赦乃出。诏圣初二苏贬谪岭海,巢谷徒步往访。下联典指上古巢父不受帝位的事典。

  千山明月浮杯影;

  一林桂子入梦香。

  ——佚名撰巢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巢府后花园画图联。

  【祠堂古迹】

  黄迳巢氏宗祠

  巢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吕田镇黄迳村,附近百里内的巢氏族人,乃此全广东的巢氏宗亲,都无不到黄迳巢氏大宗祠谒拜奉巢谷为大太祖的巢氏大宗祠。全国巢氏宗族较多的江西、湖南、江浙一带,并无巢氏大宗祠。全国范围如果只有这座巢氏大宗祠,就近的子孙,特别是吕田宗亲,就应该为此而骄傲。据说,解放前各地巢氏均到黄迳大宗祠敬拜祖宗。

  巢氏族谱编撰发行是5年前的事,转眼5年后座落黄迳后龙山麓的巢氏大宗祠,更破败不堪,祠堂主殿瓦顶已经开始不支下陷,特别是主殿后上盖已经见天了。大宗祠正门左房外墙灰浆剥落后显现的国民党党徽,相对衬的右房外墙可以见到国民党军队当年写的军训督词。据查,巢氏大宗祠在抗日时长驻过一个国民党师部。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