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东方氏起源及历史

东方姓图腾_东方氏图腾

东方姓图腾(东方氏图腾)

  东方姓是个古老的姓氏。早在远古时期,上古帝伏羲创立八卦,而他的后代孙仲,世掌东方青阳之令。古书记载,相传他出生的时候,“出于震,位主东方”,即根据八卦图推算是在震位,而震位表示为“东方”,因此,就以“东方”为姓氏。至汉武帝年间,著名文学家东方朔,本姓张,是太昊伏羲氏后裔少昊子张挥的后代,只因出世未三日,其母就病亡,而其父也已逝去多日了,邻居就根据他出生时东方天刚亮,起名为“东方朔”。东方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一十六位,现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第一千五百六十二位,属于罕见姓氏。

【得姓始祖】

  东方朔:据《风俗通》记载伏羲氏“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遂以东方为氏。现在所知道的姓东方者最早的西汉名士东方朔。东方朔之父姓张,在他出世前就死了,母亲生下他3天后也去世了,他是由其兄嫂抚养长大的。因为他出生时,东方刚亮,遂以“东方”为姓,取名东方朔。他以诙谐、幽默闻名于世。当时,汉武帝下诏求贤,东方朔上书毛遂自荐,引起武帝注意,招入宫中面试。他说话妙趣横生,行事放荡不羁。一次,汉武帝赐宫中官肉,左等右等,主管分肉的官员迟迟不到,东方朔忍不住了,拔出佩剑,自己动手割了一块肉扬长而去。负责分肉的官员知道后,到武帝面前告了他一状。次日上朝,武帝让东方朔当着百官检讨。东方朔检讨说:“接受赏赐而不待诏命,何等无礼;拔剑割肉,何等壮烈;割肉不多,何等廉洁;肉归夫人,何等真情。”汉武帝听后忍不住大笑,不但免了他的罪,还另赐肉百斤、酒一石,让他带回家“再归夫人”。后世流传着许多东方朔的有趣故事。他被民间奉为喜神。其后代以东方为姓,奉东方朔为复姓东方的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神农氏伏羲,属于以自然现象为氏。

  远古时伏羲创制了八卦,八卦方位以东方为尊。

  远古人类以渔猎、采集为生,神农氏教导自己的族人制作耒、耘、耜、耠、耡等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使人们过上定居的生活,固而被人们称为神农氏。据说,神农氏发明用火烧山方式经营农作,开创了刀耕火种,固而又称为烈山氏。由于他运用火来兴邦安民,所以被世人尊为炎帝。

  神农氏的举措推动了中国原始社会从采集、渔猎向原始农业演进的历史,相当于母系氏族社会时代。相传神农氏还亲尝百草,曾一日中毒七十次,发现了许多治病的草药,后来著述了《神农本草经》,为民疗病,因而也被人们尊为医药发明者。

  据传,神农氏在位时间,还在部落当中开市场、通财货,启发了原始的商品流通。神农氏在统治了一百四十年后去世,其后代共传八代,子孙共统治五百二十年,后与黄帝部落融合,成为现今炎黄子孙的先河,统称华夏族。

  神农氏一族人从事务农劳作以后,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是开始农作的重要时刻,于是伏羲的后代人中以农为本的人群中,就形成了东方复姓。

  伏羲氏裔孙中还有一个人叫羲仲的,出于震位(震位在八卦中主东方),其族人成为东蒙氏部落,世代执掌东方青阳令。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命姓,称东方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汉朝时期东方朔之后,属于以先祖冒姓为氏。

  东方朔之父名张夷,但在他出生前便去世了。母亲田氏在他出生三天后也死了,东方朔便由其兄嫂抚养成人。因为东方朔出生时东方天刚亮,所以其伯父就为他取名叫东方朔。

  东方朔在西汉时期官拜太中大夫,他生性诙谐滑稽,出言幽默,但能洞察事理,直言切谏。

  在东方朔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名字中的“东方”为氏,形成一支东方复姓。

  如今,东方氏族人大多尊奉东方朔为得姓始祖,中国曲艺界的相声行业也都尊东方朔为祖师爷。

【迁徙分布】

  迁徙

  “东方”是个古老的姓氏。早在远古时期,上古帝伏羲创立八卦,而他的后代孙仲,世掌东方青阳之令。古书记载,相传他出生的时候,“出于震,位主东方”,即根据八卦图推算是在震位,而震位表示为“东方”,因此,就以“东方”为姓氏。

  早期居住在陕西、河南,后兴旺于山东,汉唐之际在平原郡、济南郡形成郡姓望族。

  至汉武帝年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东方朔,本姓张,只因出世未三日,其母就病亡,而其父也已逝去多日了,邻居就根据他出生时东方天刚亮,起名为“东方朔”。而他长大后,名嘲一时,东方作为姓氏又得以巩固。东方朔为平原厌次人(今山东惠民)。

  唐朝时期,东方氏已经成为平原郡的大姓望族之一。历史上的东方氏名人很多,还有东方虬、东方显等。东方虬为唐朝史官、诗人,东方显为唐朝文学家、开元十八学士之一。宋朝以后,东方氏一族已渺渺难觅。

  分布

  东方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群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一十六位,现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第一千五百六十二位,属于罕见姓氏。

  如今在北京、山西、山东、台湾、朝鲜、韩国、日本等地有少量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曾以山东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堂号

  平原堂:以望立堂。

  四何堂:汉朝时东方朔性诙谐,善辞赋。有一次,汉武帝在社日(祭祀灶神的日子)把祭肉赐给众大臣。大臣们还没有到,东方朔自己就先割了一块拿回家去了。皇帝命他自责,他拜曰:“我这个人呀,受了皇帝的恩赐,而不等皇帝圣旨割给我,何等不讲礼貌呀!拔剑自己割肉,何等有魄力呀!虽然是自己割的,但并没有多割,何等清廉呀!回家把肉给妻子吃,何等仁爱呀!”汉武帝笑曰:“我命你自己责备自己,你竟自己夸奖起自己来了。”随即又赐给他一份肉。东方氏因以号“四何堂”。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望出平原;

  源自伏羲。

  ——佚名撰东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方姓的郡望和源流。

  引商刻羽;

  受赐宫袍。

  ——佚名撰东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东方虬,工诗,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虬诗先成,后赐锦袍。“引商刻羽”,成语,喻声律方面造诣之深。

  伏羲世泽;

  赐袍家声。

  ——佚名撰东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风俗通》:“伏羲之后,帝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因氏焉。”下联典指唐·东方虬赋诗先成,武则天赐袍。

  主威真霁;

  讽谏诙谐。

  ——佚名撰东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东方朔,善诙谐滑稽,以讽谏称于世。武帝闻其语,怒气消除。

  亭标含象;

  学士玉堂。

  ——佚名撰东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东方显,开元中为含象亭十八学士中人。

  仙班金马;

  迹显岁星。

  ——佚名撰东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东方朔尝作金马门侍中。下联典指东方朔为岁星精下凡。汉武帝曰:“东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精哉!”东方朔尝作金马门侍中。

  六言通用联

  金马门擅长讽谏;

  含象亭标列英名。

  ——佚名撰东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武帝时官太中大夫,性格诙谐滑稽,善作辞赋,以直言切谏闻名。一次,武帝在社日(春、秋祭祀土神的日子)赏赐给随从官员们肉,大官未到,东方朔先割了一块回家。武帝听说后,让他自责,他说:“受赏赐不等待诏令,多么无礼啊!拔剑自己去割肉,多么雄壮啊!肉割不多,多么廉洁啊!回家送给妻子,多么仁慈啊!”武帝大笑道:“令你自责,反倒自誉!”说完,又赏他一份酒肉。“金马门”,汉代官门名。下联典指唐代东方显,开元年间位列含象亭十八学士。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东风万里,三阳开泰;

  方圆九州,六合同春。

  ——佚名撰东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东方复姓“东方”二字的嵌字联。

  诗韵铿锵,锦袍受赐;

  文章郑重,象亭名高。

  ——佚名撰东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东方虬,武后朝为左史,工诗,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下联典指唐代学士东方显,为开元中舍象亭十八学士之一。

  切谏直言,强国大计遭冷遇;

  自责更誉,割肉行为获褒扬。

  ——佚名撰东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大臣、文学家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的事典。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省惠民东北)人。性诙谐滑稽,善辞赋。武帝初即位,征举方正贤良材力之士,他上书自荐,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善于直言切谏,曾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不见用。故作散文赋《答客难》,以抒发有才智而无由施展之苦闷。帝社日赐从宫肉,大官未至,朔割内以归。有司奏。帝令自责,再拜曰:“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自割,何壮也;割之不多,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帝笑曰:“令卿自责,乃更自誉,复赐酒肉。”

  【典故轶事】

  东方朔轶事

  汉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汉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这部洋洋大观的自我推荐书中,东方朔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

  东方朔的文学修养很好,通晓世事,常借说笑话来劝谕皇上,深受上人们赞赏。“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便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的散文赋以上述两篇最着名。现存作品十八篇,以《七谏》、《答客难》最著。

  《七谏》借屈原的身世写自己的不遇,表白对国君的诚贞。《答客难》用滑稽口吻说明了专制君主愚弄臣下的把戏,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混乱。两篇虽不以赋标题。实际上却是赋体。属于神话传说的《神异经》、《海内十洲记》,虽题为东方朔撰,实际上是伪托。

  《答客难》以主客问答形式,说生在汉武帝大一统时代,“贤不肖”没有什么区别,虽有才能也无从施展,“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才随意抑扬,并为自己鸣不平。此文语言疏朗,议论酣畅,刘勰称其“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张衡的《应间》等,都是模仿它的作品。《非有先生论》假托有一非有先生在吴作官,三年“默然无言”,吴王问他,他趁机用历史上许多诤谏遇祸的故事,启发吴王,劝谕帝王应虚心纳谏。篇中几个“谈何容易”,感慨万端,意味深长,是传神之笔。另有骚体赋《七谏》,因袭楚辞,无甚新意。此外,《神异经》、《十洲记》等书,曾托东方朔名流传,实际非他所作。

  后来东方朔官至太中大夫,出入宫廷。据说东方朔为岁星精下凡,因此他个子矮小,所以后人画东方塑都画成小矮个儿。汉武帝曰:“东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精哉!”东方朔尝作金马门侍中。后被世人称作“智圣”。

  东方朔性格诙谐滑稽,善作辞赋,爱好喝酒,以直言切谏闻名。古代隐士多避世于深山之中,而他却自称是避世于朝廷的隐士。有关东方朔的传说很多。

  据说,君山上有美酒数斗,如能喝到,可以成仙而不死,称为“君山不死酒”。汉武帝得知后,就斋居七天,派了栾巴带童男童女数十人到山上求之,果然得到了仙酒,就带回来给汉武帝喝。但是在汉武帝喝“君山不死酒”之前,东方朔就偷偷地把“仙酒”喝光了。于是汉武帝大怒,下令推东方朔出去斩首。东方朔就说:“假如仙酒有灵验,你杀我,我也不死;要是没有灵验,这仙酒有什么用呢?”汉武帝楞了一下,仔细一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反而大笑着把他放了。

  一次,汉武帝在社日(春、秋祭祀土神的日子)赏赐给随从官员们肉,大官未到,东方朔先割了一块回家。汉武帝听说后,让他自责,他说:“受赏赐不等待诏令,何等无礼啊!拔剑自己去割肉,何等雄壮啊!肉割不多,何等廉洁啊!回家送给妻子,何等仁慈啊!”汉武帝大笑道:“令你自责,你反倒自誉!”说完,又赏他一份酒肉。“金马门”是汉朝官门名。

  东方朔在当太中大夫时,昭平君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为妻。这昭平君是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平日飞扬跋扈,经常犯罪,所以隆虑公主很不放心。在病重临终前,隆虑公主拿出金千斤钱千万,提前为儿子预赎死罪,汉武帝答应了。果然,昭平君自母亲死后,更加骄横,竟然醉杀了夷安公主的傅母(古时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按汉朝法律,应是杀人偿命,但朝中大臣都不敢问斩,因为隆虑公主曾预赎过死罪,而且皇上又同意了的。于是干脆将此事奏请汉武帝,由他亲自裁夺。汉武帝说:“我妹妹已故,只有这么个儿子,死前,又嘱托过我。”讲到这里,他泪流满面,叹息良久。又说:“但法令是先帝制定的,我不能因妹妹而违反先帝的法令,否则,我有什么面孔进高庙见祖先?何况还要辜负天下万民。”于是下令廷尉斩了昭平君。

  斩了昭平君后,汉武帝十分悲痛,左右大臣也为之伤心。此时,只有东方朔没有哀伤的表情,反而拿了一杯酒,为汉武帝祝寿。他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国政,赏赐不避仇人,杀戮不择骨肉。这就是古书上所说的‘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这两件事,是五帝所推重的,也是三皇所难以办到的。现在陛下却做到了,这样,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我手捧酒杯,冒死再拜,祝皇上万岁。”汉武帝没说什么,就起身进入宫内。到了傍晚,汉武帝召见东方朔说:“《传》曰:看准时机后再说话,别人不人讨厌。今天先生给我祝寿,认为是看准时机了吗?”东方朔马上脱下帽子,磕头请罪道:“我听说快乐过分了就阳溢,哀伤过分了就阴损。阴阳变化就心气动荡,心气动荡就精神分散。精神一散,就邪气侵入,消除愁闷最好的是酒。我所以用酒向皇上祝寿,是表明陛下刚正不阿,用它来替皇上止哀的。我不知忌讳,罪该死。”汉武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以前,东方朔曾喝醉了酒,闯入宫殿,而且在宫殿中小便,宫中值巡发现了,弹劾他大不敬。汉武帝就下诏,免去了他的官职。这会,发生了这件事,东方朔能为君维权,便又恢复了他的中郎官职,并且再赏给他一百匹帛。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现今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过了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得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们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望去,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家训格言】

  《诫子诗》 东方朔

  【原文】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现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东方太中集》,见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释义】

  明达之人处世,会选择中庸之道。生活的自由自在,就是因为他处世合乎中道。宁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处世就太笨拙了,老子的无可无不可处世态度可谓工巧。整天吃得饱饱的,轻松缓慢地行走。并不看重为官作宦,仅把它看作农耕的替代。像隐者那样立于朝堂,不与人较真。不做违背时宜的事就不会遭到祸害。锋芒毕露,就会有危险;有好的名声,便能有好结果。想得到众人拥护,就会活得很累;想一枝独秀,就会失群。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想穷尽彻底,很快就会衰竭。因此圣人处世之道,有时像龙翔,显现长空;有时像蛇蛰伏,不见踪影。龙蛇变化,高深莫测。它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法。

  【简评】

  这篇《诫子诗》见于《东方太中集》,被后人称为“容身避害之上策”。

  孔子的孙子子思著有《中庸》,强调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处于平平常常的心态之中。这就是所谓“中庸之道”,被历代儒家作为修身的传统法宝。东方朔在《诫子诗》中反复强调的也就是“中庸之道”。他举历史上正反例子伯夷、叔齐和老子来树立“工”和:“拙”的榜样;然后从“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有群累生,孤贵失和”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等诸多方面,指出无论是为官、待人,还是理财、做事都必须不偏不倚、留有余地,有一种平平常常的心态。那些才华毕露的处境常危,深孚众望的一生忙碌,自命清高的人缘不好,任何事都不留有余地的没有前途,都是因为不循中庸之道。最后又举圣人为例,说明人应该顺乎时势发展而主动变化,不要一成不变。

  东方朔教育孩子要这样做,他自己正是这样做的。史称东方朔性格诙谐,滑稽多智,实际上这正是他保护自己的独特方式。因为作为一个正直之士,他不满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但鉴于武帝的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又不能直言极谏,司马迁遭腐刑就是一个教训。所以他用《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这种假借和诙谐的方式,借古讽今,来劝谏和发泄了他怀才不遇的牢骚和不平。做到既抒心志,又“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作者介绍】

  东方朔(前161——前93),本姓张,字曼倩,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市南)厌次县(今山东惠民县东北)神头镇人,幼年失去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十三岁学书,经过三个冬天的学习,文史知识足够运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诵读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习《孙吴兵法》关于作战布阵的才能,金鼓的指挥作用,也诵读了二十二万字。为人重然诺,信服子路的话,没有不兑现的诺言。汉武帝即位后,广征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东方朔上书自荐,文辞不谦逊,极力夸耀自己,声称自己“身高九尺三寸,双目若明珠悬挂,牙齿似银贝排列,像孟贲那样勇武,像庆忌那样敏捷,像鲍叔那样廉洁,像尾生那样守信”。汉武帝欣赏其特别奇异,就让“待招公车”。后历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汉书·东方朔传》和民间故事中记载许多关于他滑稽多智的故事,颇有点类似前面家书中提到的纪晓岚,也许纪晓岚的许多故事就是仿照东方朔编造出来的:

  东方朔在“待招公车”时,俸禄少,又不能见到天子。于是他欺骗随侍皇上的弄臣侏儒们,说:“皇上认为你们对国家无用,耕田出力不如常人;面对众人,高居官位不能治民,随军杀敌不能承担军事任务,对国家无用,白白耗费衣食,现在打算把你们全杀光。”侏儒们非常害怕,个个啼哭。东方朔见此状后,又骗他们说:“皇上倘若经过,你们就叩头谢罪,就可以免死了。”于是,当汉武帝经过时,侏儒们都大声哭号,叩头在地。武帝很诧异,询问原因,侏儒们说:“东方朔说皇上打算把我们全杀光。”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问东方朔:“为什么要吓唬侏儒呢?”东方朔回答道:“臣朔活也要说,死也要说:侏儒身高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我身高九尺多,俸禄也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侏儒胀得要死,我饿得要死。如果我的话可以采纳,希望待遇有所不同;不能采纳,就让我回去,不要让我耗费长安的粮食。”皇上大笑,因此让他在金马门侍应诏对,渐渐能够亲近皇上。

  有次武帝让那些术数大师猜物,把壁虎反扣在钵盂下,让他们猜,这些术数大师一个未能猜中。于是东方朔自我推荐说:“我曾学习过《易》,请允许我来猜。”他先卜筮,然后答道:“我以为是龙又没有角,称作蛇又有脚,蜒蜒曲曲窥头探脑,善于攀缘墙壁,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皇上说“:好!”赐给他十匹帛。又让他猜别的东西,也连连猜中,一猜中就赐帛。于是武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不高兴了。郭舍人能言善辩,言辞无穷,常侍奉在皇上身边,说:“东方朔太狂妄,不过是侥幸猜中,不是真本事。请让我设局让他再猜,他如果猜中,就打我一百大板,不能猜中,就赐给我帛。”郭舍人将树上的灵芝用盆盖住让东方朔猜。东方朔说:“是窭薮。”郭舍人大笑说:“我就知道他不能猜中,这是灵芝。”东方朔说:“生肉叫做脍,干肉叫做脯,附在树上叫灵芝,盆下叫做窭薮。”于是皇上命人打郭舍人一百大板,打得郭舍人大声嚎叫。

  又有一次,东方朔嘲笑郭舍人说:“喂!口无毛,声嗷嗷,臀越高。”将这个弄臣比做一条狗。郭舍人向武帝哭诉:“东方朔擅自诋毁欺侮天子的侍从,应当判处死刑。”皇上问东方朔为什么要诋毁郭舍人。东方朔回答说:“我并没有诋毁他,只是和他在猜谜语。”皇上问:“谜语说的是什么?”东方朔说:“口无毛,是狗洞;声嗷嗷,是母鸟在喂雏鸟;臀越高,是鹤在低头啄食。”舍人不服气,趁机说:“我请求再问他谜语,如果他不知道,也应该打板子。”就胡诌韵语说:“令壶龃,老柏涂(途),伊优亚,牙,是什么?”东方朔说:“令就是命;壶是用来装东西的;龃是牙齿不正;老,是人们尊敬的;柏树,是鬼的官府;涂,是浸湿的小路;伊优亚,表示言辞未定;狋吽牙,是两犬相争。”舍人问的话,东方朔应声即答,随机应变,机诈百出,没有什么能问住他,皇上身边的人大惊。皇上于是让东方朔担任常侍郎,于是得到皇上的宠幸。有次三伏天,皇上下令赐给随从官员肉。主管这事的大官天色很晚了还不来,东方朔拔剑割肉,对他的同事们说“:三伏天应当早点回家,请允许我接受赏赐。”说完,拿着肉就离去,第二天武帝责问说:“昨天赏赐肉,你不等待诏令,拔剑割肉就离开了,为什么?”东方朔摘掉帽子谢罪。皇上说“:先生起来自我检讨吧!”东方朔拜了又拜,说:“东方朔呀!东方朔!接受赏赐不等待诏令,多么无礼呀!拔剑割肉,多么豪壮呀!割肉不多,又多么廉洁呀!回家送给妻子,又是多么仁爱呀!”武帝笑着说:“让先生自我批评,反而自我标榜!”又赐给他一石酒、一百斤肉,回家送给妻子。

  其实,东方朔是很有理想抱负的有志之士,他的诙谐、滑稽,只不过是他对刚愎自用,不纳臣言的汉武帝一种劝谏方式,诚如班固在《汉书·东方朔传》中指出的那样:“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又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表自己的不满。“难”是东方朔首创的一种古文体。《答客难》中假设有客问难东方朔,讥刺他官微位卑却向修圣人之道。他进行答辩:先说武帝时与战国时士人处境不同,遭遇自然而异,进而说修身是士人本分,不能因时而异;最后说士人的境遇因时而异自古而然。全篇带有诙谐的特点,发泄了他怀才不遇的牢骚情绪。在《非有先生论》中。作者虚构非有先生回答吴王的问题,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表达其施政方略。全文以耸人听闻的笔力,纵横捭阖,气充辞沛表现出深味仕途艰难的感慨。结尾所展示的吴王听后“俯而深惟,仰而泣下交颐”,痛下革弊的决心,三年之后出现“海内晏然,天下大治”的太平盛况,实际是集中阐发了东方朔一生的政治理想。此赋写于武帝晚年已经国事日非,无可挽回地由极盛渐入衰微之际,所以倍显沉重而耐人寻味。

  东方朔是著名的辞赋家,一生著述甚丰,除上述的“难”体《答客难》、赋体《非有先生论》外,尚有《封泰山》、《责和氏壁》、《皇太子生禖》《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从公孙弘借车//《诫子书》、《试子诗》等,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备加称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名《颜字碑》。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闻人
下一姓氏: 赫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