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姓图腾(澹台氏图腾)
澹台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澹台(Tán tái)姓源流单纯,源出自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灭明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在今江苏省吴中区 )。澹台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四百二十一位。现今中国大陆人口不足千人,排在第一千四百八十九位。
【得姓始祖】
澹台灭明:据《姓氏考略》记载,可知澹台一姓,是居者以地名为姓而来的。在山东嘉祥县南的澹台山旁,相传古时灭明居之,即以地为姓,称澹台氏,故名为澹台灭明,字为子羽。后来,澹台灭明南游至江苏吴县东南居住。他的住地附近,后来地陷为湖,人称澹台湖,也就是今苏州著名的澹台湖,湖侧仍有坟可见。依照《史记》的记载,澹台灭明是当时的鲁国武城邑人,即今山东省人。他们的得姓历史大约在2500年左右。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故澹台姓的始祖就是澹台灭明。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的澹台山,属 于以地名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大儒孔子有一个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今江苏吴县);另一说是居于澹台山(今山东嘉祥),遂以湖(山)之名命姓,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裔子孙遂以“澹台”为姓氏,称澹台氏,世代相传至今。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都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难以成才,故不为孔子所器重。但澹台灭明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澹台灭明游历到长江,南游至江西,在南昌定居,并设立书院讲学,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后世的千古成语“以貌取人”的典故由此而来。澹台灭明品行端正,鄙视趋炎附势的世俗,因此贤名远扬。据说,当年澹台灭明进入南昌城,就是由进贤门而入。他设立书院讲学,对南昌的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南昌人亦希望更多如澹台灭明一样的贤士能来南昌,故而将澹台灭明进入南昌时的城门命名为“进贤门”。后来为了接纳更多的贤人高士来南昌,树立南昌城南大门的形象,还在进贤门外修筑了一座绳金塔。
澹台氏族人大多尊奉澹台灭明为得姓始祖。澹台氏如今并不多见,许多澹台氏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澹氏、台氏了。
源流二
源于党项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夏政权皇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澹台氏一族中,有出自古代党项民族者,以汉姓澹台为姓氏,后融合于汉族之中。党项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群体,源出古代羌族的一个分支,史称党项羌。而西夏国的开国君主李元昊则自称是鲜卑族拓拔氏的后代。在史籍《宋史·夏国传》中记载:“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在史籍《辽史·西夏外记》中也记载:“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另在史籍《金史·西夏传》中也称:“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到了西夏末期,朝政长期处于内乱之中,政敌和宗党间的斗争激烈。大蒙古汗国建立后,成吉思汗数次征讨西夏,经过长期的抗争,西夏于末帝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军所灭。西夏灭亡之后,国民中有许多人迁居南宋政权所地,一部分党项澹台氏族人落居于江南孝感地区,由于原本的汉文化程度就非常高,因此很快即融入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另有一部分党项澹台氏族人被蒙古军裹胁至和林格尔地区为奴隶,逐渐融合至蒙古族中,成为呼和浩特、包头地区蒙古族澹台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澹台氏皆源出西夏王朝党项民族,且具有皇族历史,同宗同源。虽然他们如今属于不同的民族,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郡望,即濮阳郡,与澹台灭明所宗之澹台氏的太原郡望明显有别。
【迁徙分布】
迁徙
澹台姓起源于春秋时候,鲁国地名为澹台山(今山东省嘉祥县南),后来有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相貌丑陋,但品行端正,喜欢这里的风景并居住于此,就以山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故叫澹台灭明。他的后代,就承继澹台为姓,世传澹台氏。另一种说法,也是源于地名,但是一名为澹台的湖泊。书载,灭明南下游历各地,曾居于澹台湖滨,并以湖名为姓。后人因之。澹台氏如今并不多见,许多澹台氏早就简化成台氏了。澹台姓望出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是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分布
澹台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四百二十一位。现今中国大陆人口不足千人,排在第一千四百八十九位。属于罕见姓氏。
今山西省的运城市河津市、榆次市,河南省的商丘市、孟州市,河北省的冀州市、邢台市、张家口市、衡水市、临西县,山东省的泰山市,曲阜市、宁阳市、高密市、聊城市、蓬莱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江苏省的苏州市,安徽省的凤阳市,湖北省的孝感市、当阳市,上海市,北京市,陕西省的咸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澳门等地,均有澹台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汉、魏时期为东郡治所。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治所均在古濮阳。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后梁、后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濮阳堂:以望立堂。
毁璧堂:孔子有弟子澹台灭明,道德高尚,走路不走小路,非因公事不见官。子游很称赞他。有一天,他带了一块价值千金的文璧渡河。船到河心时,突然起了大浪,两条蛟夹着船不让走。澹台·灭明说:“我这个人,只能够用仁义的方法取走我的东西,决不能用势力威胁我而抢劫我的东西!”说罢,就拔出剑来将两蛟斩死。蛟死后,浪也平了。之后澹台·灭明把璧扔到河里,谁知投了三次,璧又跳到船上三次,最后他干脆后把璧毁掉,这才继续行船走人。
斩蛟堂:同“毁璧堂”。
字辈
湖北潜江澹台氏字辈:“家传世哲继”。
河北临西澹台氏字辈:“振家希延保”。
河南范县澹台氏字辈:“凤振朝继庆”。
广东广州澹台氏字辈: “继庆繁 ”。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望出太原;
源自澹山。
——佚名撰澹台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澹台姓的郡望和源流。
行高避径;
学博通诗。
——佚名撰澹台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武城人澹台灭明,字子羽,孔子弟子,相貌丑陋,但品行高洁端正,光明磊落,从不走歪门邪道,不为公事从不去见卿大夫。孔子后来说:“以貌取人,会失去子羽。”下联典指东汉会稽人澹台敬伯,跟从薛汉学习《韩诗》。薛汉的弟子中,他和杜抚、韩伯高最知名。
春秋世泽;
投璧家声。
——佚名撰澹台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人澹台灭明,为孔子弟子,尝渡河斩蛟,投璧于河。
六言通用联
春秋孔子高弟;
汉代薛师名徒。
——佚名撰澹台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贤人澹台灭明,为孔子高足弟子。下联典指东汉名士澹台敬伯,会稽人。师薛汉习韩诗,汉弟子中,以敬伯与杜抚等最知名。
十言通用联及以上
立品端方,不逐风尘势利;
守身刚毅,顿除蛟孽波涛。
——佚名撰澹台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名贤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洁操自守,非公事不入邑宰之门。
学授圣门,高尚表武城之节;
德娴容止,英豪仰投璧之威。
——佚名撰澹台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典故轶事】
以貌取人
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都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难以成才,故不为孔子所器重。但澹台灭明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澹台灭明游历到长江,南游至江西,在南昌定居,并设立书院讲学,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后世的千古成语“以貌取人”的典故由此而来。
澹台式建筑
澹台式建筑传统营造技艺是自明朝嘉靖年间发源于山东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工部侍郎台居重告老还乡,携带明紫禁城及北京城池的建筑艺术文献从北京返回山东定陶,广收弟子创办澹台式建筑。澹台式建筑以砖作领衔,集泥石作、瓦作、泥作、木作、漆作、彩绘作、雕塑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
澹台式建筑的技艺特点就是以砖作为代表的古建筑建造工艺。
台居重:澹台灭明(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第六十一代孙。嘉靖年间任 工部侍郎 兼 文思院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