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孙姓图腾(仲孙氏图腾)
仲孙姓复姓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源于姬姓。春秋时鲁桓公姬允的次子姬庆父,庆父谥号“共仲”,其子孙“以王父字”和后代的“孙”合而姓,称仲孙氏。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四百三十位,现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第一千五百五十七位。
【得姓始祖】
庆父(姬庆父、姬共仲、仲庆父、孟孙氏):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鲁公子庆公之后。庆父曰共仲,故以为仲氏。为闵公之故,讳杀君之罪,更为孟氏,亦曰孟孙氏。”由此可见,仲孙、孟孙,乃至仲氏、孟氏,原来统统都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他们的始祖,便是春秋时代鲁国公子庆父。追本溯源,他们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据考证,庆父是当时鲁庄公的弟弟,在廷上大权在握,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后来鲁庄公去世,其子般当立,可是庆父却不喜欢般,就把般杀了,改立闵公。然而,闵公被立之后,表现却不合他的意,于是他又遣使卜弑闵公于武阁。当时的鲁国就是他一个的天下。他的部分子孙“以王父字”和后代的“孙”合而姓,称仲孙氏。春秋时代的鲁国在今山东省境内。故仲孙氏的得姓始祖为庆父。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年鲁桓公姬允的次子,属于以齿序排行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鲁公子庆公之后。庆父曰共仲,故以为仲氏。为闵公之故,讳杀君之罪,更为孟氏,亦曰孟孙氏。”仲孙、孟孙,乃至仲氏、孟氏,原来都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他们的始祖,便是春秋时期代鲁国公子庆父。追本溯源,他们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
春秋时期鲁国君主鲁桓公姬允有四个儿子,长子庶出,名叫姬庆父,因排行老二,故世称共仲,亦称仲庆父、孟孙氏。次子为嫡子,叫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三子亦为庶出,名叫姬叔牙。四子叫姬季友,与鲁庄公是一奶同胞。
庆父,公元前?~前659年,鲁庄公继位后,三个兄弟皆为朝堂大夫,其中的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
鲁庄公在位的第三十二年(公元前661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靖没有生子,即无“嫡嗣”,便准备从“庶子”中议立。
当时鲁庄公找来三弟姬叔牙商量,姬叔牙因受了其二哥姬庆父的买嘱,便极力主张立庆父。鲁庄公当时不置可否,又与四弟姬季友商量,姬季友则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所生之子姬般,鲁庄公非常满意,于是姬季友逼姬叔牙以死表明拥立公子般。
当年农历8月,鲁庄公病逝,公子般继位。姬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公子般。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而怀恨在心,姬庆父就唆使荦乘鲁庄公丧期打死了公子般,另由姬庆父立了哀姜的妹妹叔姜的而子姬开,是为鲁闵公。
从此,姬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不但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59年),姬庆父与哀姜又合伙指使一个叫齮(一说叫卜)的人轼杀了鲁闵公,由此欲立姬庆父自己为鲁国国君。当时姬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了邾国,之后发出檄文声讨姬庆父,要求国人杀死谋乱的姬庆父,立姬申为鲁国新君。
鲁国贵族和人民因姬庆父连弑两个君主,两年间造成天下大乱,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于是纷纷响应姬季友的号召,姬庆父因此畏惧,庆父仓皇逃出鲁国,改姓为孟孙氏,流亡于莒国。而哀姜则逃到邾国。
姬季友护送姬申回国,立为君主,即历史上著名的鲁釐公(鲁僖公,公元前659~前627年在位)。之后,姬季友出资贿赂,买通了莒国,押解庆父回国治罪,途中姬庆父自缢而死。而哀姜是春秋第一任霸主齐桓公姜小白之女,所以齐桓公对此事件也非常生气,随即将哀姜召回,也杀了。
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姬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鲁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当时齐桓公派使臣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之为“庆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成语即源于此。
留居于鲁国的庆父的支庶子孙,多以“仲孙”为姓氏,称仲孙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仲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仲孙氏、仲氏皆尊奉庆父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仲孙湫,属于以齿序排行为氏。
该支仲孙氏,就是第一个渊源仲齐国派到鲁国吊唁的使臣仲孙湫的后裔子孙。
仲孙湫,春秋时期齐国人,事齐桓公姜小白为大夫。当时鲁国发生内乱,齐桓公派仲孙湫以“慰问”的名义去吊唁,实际上是侦察鲁国情况。
仲孙湫回来之后,齐桓公饶有兴趣地赶紧问他:“现在是否可以乘机攻打鲁国?”
仲孙湫很严肃地回答道:“不可以,就因为鲁国现在有难,才不可攻打,反而要更加爱护和帮助鲁国度过劫难。这对您的声望地位有极大的好处!”
齐桓公听后,很是佩服仲孙湫的远见。
这在史籍《左传》中有记载: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公曰:“若之何而去之?”
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公曰:“鲁可取乎?”
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昬乱,霸王之器也。”
在仲孙湫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之齿序、名字为姓氏,称仲孙氏、湫氏,后该支仲孙氏族人中有省文简改为单姓仲氏者,而湫氏族人则大多简笔改称秋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仲孙湫,属于以齿序排行为氏。
该支仲孙氏,出自春秋晚期孔子学生仲由的后代。
仲由,前542~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邑人(今山东泗水泉林镇卞桥村),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以政事见称。
仲由为人果烈刚直,有勇力多才艺,事亲至孝。十八岁时,适逢孔子东游到卞,受到孔子赏识。孔子设礼相诱,收其为弟子。
在孔子那里,仲由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孔子曾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又说:“我的主张如果行不通,就乘木伐子到海外去。那时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了。”
仲由初仕鲁国,后事卫国。孔子在担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卫国季孙氏的家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周敬王姬丐四十年(卫出公姬辄十三年,卫后庄公姬蒯聩元年,公元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伯姬之弟蒯聩为卫国君主,胁迫孔俚弑杀卫出公姬辄,卫出公闻讯而逃。当时仲由在外闻讯后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立即进城去责问蒯聩。蒯聩羞恼之下,命将军石乞与仲由相搏,拼杀中石乞用戈击落了仲由的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居然在生死相拼中坐下来端正自己的帽子,结果被石乞一戈击杀。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追封仲由为“卫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赵恒加封仲由为“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宋度宗赵禥再封仲由为“卫公”。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 明世宗朱厚熜改称仲由为“先贤仲子”。
在孔子的弟子中,仲由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在仲由的后代裔孙和族人中,有以“仲由之孙”为姓氏者,称仲孙氏,也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路氏、季路氏。后该支仲孙氏族人中有省文简改为单姓仲氏者,而季路氏族人则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季氏、路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仲孙姓复姓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四百三十位,现今人口不足千人,排在第一千五百五十七位。仲孙复姓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省淄县西北一带)。
今山西祁县有仲孙姓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高阳郡:历史上的高阳郡有三:①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亦称高阳乡,在今河南杞县西北部,秦朝末期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其“高阳”即指该地区。②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阳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③北魏时期另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
堂号
高阳堂:以望立堂。
干礼堂: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仲孙獲,陪着鲁昭公到楚国访问。他因病不能相礼,就把礼讲给鲁昭公听。他将死的时候,召集各位大夫说:“礼是人的骨干,没有礼就不能立在世上为人。”仲孙氏因号“干礼堂”。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忧居硕彦;
鲁采贤卿。
——佚名撰仲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大夫仲孙湫,到鲁国省难(探察内乱情形)回来,桓公问他:“鲁国可以攻取吗?”他回答:“不可。鲁国还秉持着周礼。您不如帮助鲁国平定内乱,和它亲密一些。”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蔑,即孟献子,曾说:“有一百辆车的大夫人家,不能养那聚敛的家臣。”当时称为贤大夫。
六言通用联
省难得褒史笔;
聚敛见戒贤卿。
——佚名撰仲孙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七言通用联
省难得褒于史笔;
聚敛见戒于贤卿。
——佚名撰仲孙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祠堂古迹】
子路坟(子路墓祠)
亦称仲由墓,位于濮阳县城北5公里,今京开大道西侧,其西南半华里是戚城遗址。相传戚城曾是卫灵公的外孙孔悝的封邑,所以俗称孔悝城。坟的东北1华里有蒯聩台遗迹。仲由墓直径28米,高4.30米,墓周有青砖砌成的围墙。墓前有碑,上刻“仲夫子之墓”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再往南有石象生、卫国公石坊、石阙和望柱,有四通明清两代重修仲由墓祠祀碑排列两旁。其路东侧有一巨碑,上书“仲夫子落缨处”。墓园原来翠柏葱郁,大者可二人合抱,惜全毁于1958年。再往前南为墓祠,其享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酸覆顶,宏伟壮观。还有东西两庑享堂,内有明、清两代碑刻题咏二十来方,多刻文人官绅赞颂仲夫子的诗词歌赋。子路墓祠是濮阳市区一处重要名胜古迹,其始建年代不详,据《水经注·河水》所载戚城东有“子路冢”,说明在1400年前北魏郦道元写《水经注》时,已确认这里就是子路的葬所。仲由墓曾被盗掘,墓室内有残铁剑一把,陶壶、陶鼎、陶陲各一件。墓基为夯打,
墓室为绳纹小砖券砌。专家认为此墓始建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之西汉中叶。以后历代均有修葺,明代重修再三,今有碑文在其墓侧。1991年至1992年,濮阳市人民政府对子路墓祠进行了全面整修复原。整修后的享殿、两厢房、山门、石碑坊皆为明清风格。大殿为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仿明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交六木宛 雪花窗棂。四周有石栏杆环绕。两厢房,面阔十一间,为硬山前抱厦式仿明建筑。山门亦为绿琉璃瓦、面阔三间的仿明式建筑,子路墓祠,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为典型的陵墓式建筑。
【典故轶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
鲁庄公于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靖没有生子,既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歌的买嘱,主张立庆父;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的生子公斑,并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斑。
当年八月,鲁庄公病死,姬斑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斑。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姬斑,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开,为鲁闵公。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鲁闵公二年,一对奸夫淫妇又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闵公,欲立庆父。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庆父,立姬申。国人响应,庆父畏惧,逃亡到莒国,哀姜逃到邾国。
姬申得立,季友买通莒国押回了庆父,并将其杀死;因为哀姜是齐公室之女,所以齐桓公很生气,将哀姜召回,也杀了。
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