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端木氏起源及历史

端木姓图腾_端木氏图腾

端木姓图腾(端木氏图腾)

  端木姓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复姓,自东周时期便有此姓。据元和姓纂记载,端木一姓的祖宗为孔子弟子端木赐(即子贡),系出于卫国。端木姓分布相当的广,但后来大多简化为端姓、木姓、沐姓等,故今日已不多见。端木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四十七位,现今人口约一千,排在第一千三百四十位。属于罕见姓氏。

【得姓始祖】

  端木典:侸叔之子,鬻熊之孙,陆终后人,颛顼后裔。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侸叔(端木侸)。侸叔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氏得姓之始祖。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在端木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端木氏,历经两千五百余年,绵延数十代,至今后裔宗脉遍布海内外,分衍有端木氏、端氏、木氏、沐氏、赣氏、贡氏及部分林氏等。端木氏族人以及省改的端氏、木氏、沐氏、赣氏、贡氏、林氏族人皆尊奉端木赐为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端木子贡、端木倩:谱称始祖子贡(赣),孔门高足,祖居河南大梁之酸枣门,后迁山岽济宁,传至四十七世孙倩,宋室南渡,随迁金陵乌衣巷,再徙溧水留下屯,六十门世绅、绶、本华,明末自溧水迁括苍,绅、绶为丽水始祖,本华为青田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芈姓(祝融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师鬻熊之后端木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历史文献《端木氏家谱》、《端木氏祖德性谱》的记载:

  黄帝次子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长子重黎,次子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少子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之后其世系失记,至二十余世有鬻熊,仕于周,为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之师。

  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氏得姓之始祖,其后几世断纪无考。

  西周末期,有端木典的后裔端木舒,仍仕于周王室。他随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阳,在建立成周的过程中建有功勋。端木舒生子彻,端木彻生子缄,端木缄生子容,端木容生子宿,端木宿生子广单。后来端木广单被卫献公姬衎聘为客卿,自此,端木氏家族迁居卫国。

  端木广单生子伾。端木伾生子巨。端木巨仕卫灵公姬元,“匡君泽民,称卫之贤大夫”。端木巨娶蘧氏,蘧氏“天性贤良,仁慈端庄……怀孕十月,梦神赐宝玉”,遂诞子,因名端木赐。

  按此记载,端木氏源出芈姓,为祝融氏的后裔子孙。

  春秋时期,在孔子门下求学而道艺精通的七十二贤者之一的端木赐,就是卫灵公执政时期(公元前534~前493年)的大夫端木巨之子。

  端木赐,公元前520~前456年,字子贡,卫国人(今河南淇县),著名孔子门下弟子。

  关于端木赐之字,著名汉朝学者刘向在《说苑》中,将端木赐之字“子贡”称为“子赣”,并指出:“子贡乃子赣之误”,他还强调,在端木赐为鲁国宰相时,鲁公赐端木赐字子赣,因“赣”字的古读音为gòng(ㄍㄨㄥˋ),因而后人凡笔讹为“子贡”,属于音讹所改。这一说法在汉朝典籍《石经》中也有描述:“贡应作赣”。

  “赣”字今天读音为gàn(ㄍㄢˋ),则是因古代吴越人的地方方言读音而致,为汉语九大方言中“赣方言”的特点,并影响到许多汉字读音的衍展性。

  端木赐善于经商,是孔子所有弟子中最富裕的,家累千金。端木赐其人善于辩论,做事很能干,曾出任过鲁国、卫国、齐国的宰相,曾经游说吴国,出师敌齐以存鲁。但他“富贵而能谦恭守礼”,故而他的家族一直很昌盛。

  端木氏源远流长,祖述圣学,书香门第,历代英才辈出。端木赐的后裔目前繁衍已至八十九代。自先贤端木子贡之后端木家族有系统的族谱,繁衍、迁徙昭然有序。

  在端木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端木氏,历经两千五百余年,绵延数十代,至今后裔宗脉遍布海内外,分衍有端木氏、端氏、木氏、沐氏、赣氏、贡氏及部分林氏等。

  端木氏族人以及省改的端氏、木氏、沐氏、赣氏、贡氏、林氏族人皆尊奉端木赐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端木氏,出自汉族端木氏融入回回民族。

  早期的回族端木氏族人,有著名的清朝书法家端木埰、书画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东南沿海地区。

  源流三

  源于改姓,出自台湾省林氏族人,属于外夷侵略被迫改姓为氏。

  在今台湾省,有一部分端木氏族人,其原本姓林氏。在中华民族最深重的耻辱时期——日据时代(公元1895~1945年),日寇强迫当地人民的汉姓倭化,于是很多林氏族人皆改成了“端木”氏。“端木”意即“双木”之林氏。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中国人民收回了宝岛台湾,岛内许多端木氏族人恢复了原来的林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维持端木氏复姓,一直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端木氏的源出,据历史文献《端木氏家谱》、《祖德性谱》的记载: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其后几世断纪。西周末,有端木典后裔端木舒,仍仕于周,随平王东迁。端木舒生子彻,端木彻生子缄,端木缄生子容,端木容生子宿,端木宿生子广单。端木广单被卫献聘为客卿。自此,端木氏迁居卫国,端木广单生子伾。端木伾生子巨。端木巨仕卫灵,“匡君泽民,称卫之贤大夫”。端木巨娶蘧氏。

  蘧氏“天性贤良,仁慈端庄……怀孕十月,梦神赐宝玉”,遂诞子,因名端木赐。赐字子贡,春秋卫(今河南浚县)人。生于周敬王已二十五年(公元前520年),卒于周贞定王十三年(公元前456年),享年六十四岁。

  子贡系孔子的出色弟子,受到历代帝王祭祀和封爵。唐朝开元间封为十哲之一,后追封为黎侯(浚县古称黎阳),宋朝加封为黎阳、黎。明朝改封先贤端木子。清朝,封子贡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子贡先世多单传,且居聚地不详。唯子贡有据可考,葬于祖籍今浚县大伾山南。其后有系统族谱,繁衍、迁徙昭然有序。今端木氏皆系子贡后裔,且未有别系所见。故可说,端木氏渊源流长,但寻根在河南浚县。

  端木氏源起至今已近三千年历史,从子贡算起也已两千五百多年。两千多年来,由于战乱、灾祸、就业、婚嫁等原因,端木氏在繁衍中不断播迁、演变。秦代,子贡九代孙端木肇为避秦始皇焚书坑儒之祸,去端姓木,隐居于鲁。西汉初木肇之子木庚又复姓端木,迁归原籍。东汉初年,子贡的十六代孙端木伟之次子端木轩迁居大梁(今河南开封)。

  三国时期,子贡的二十三代孙端木发之次子端木仁迁居延津。东晋时,子贡的二十六代孙端木中,见祖坟荒芜,率族人封墓筑垣,栽树立碑,碑题:“周端木子贡之墓”,并重修家谱。这是端木氏宗族活动的最早记载。

  南北朝北周时期,子贡的三十一代孙端木昂之次子端木如竹迁居青州(今山东历城)。

  唐朝开元年间,子贡的三十八代孙端木讷,官中书舍人,紫微郎。子贡被追封为黎侯后,端木讷为之修祠封墓。唐朝末期,子贡的四十三代孙端木裕之少子端木纯迁居归德(今河南商丘)。

  北宋末年,金兵压境,宋廷南渡,子贡的五十代孙端木高之次子端木曾迁居江南太平府当涂县(今安徽当涂)。此支以后又多次迁徙、流布,散居今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有仍姓端木者,有省木姓端者。

  元朝文宗时期,子贡的五十七代孙端木存德任河南开封尉氏县儒学教谕,其子端木朗因而留居尉氏。自此,端木大宗离开浚地。

  明朝初期,子贡的五十九代孙端木歆之次子端木皆迁居山东郓城。成祖时,该支获罪当朝,为避难,曾改姓林达二百多年,播迁在今山东省聊城、鄄城、河南省南乐等地。后又迁居今江苏省桐山、黑龙江省河港市等地数支。明万历年间,因天灾人祸,子贡的六十五代孙端木正避难寄居济宁州(今山东济宁)。

  清朝康熙年间,子贡的七十代孙端木谦归居浚县,以守祖墓。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大帝南巡返回京,端木谦有幸迎驾觐见,受封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大帝西巡回京,经浚县,赐端木谦“贤哲遗庥”匾额。其后代以长门长子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初年改为奉祀员。至今端木氏大宗传至八十二世,小宗繁衍快者已传到九十代。

  民国末年,逢日侵华战争,又有一支为避祸逃亡至上海,开创上海端木氏一族。同时又有几支出国发展,至今大多已颇有建树,成为一方富豪商贾。

  分布

  端木氏复姓或是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四百四十七位门阀。现今人口约一千,排在第一千三百四十位。属于罕见姓氏。端木氏望族出鲁郡,《百家姓生笺注》作“鲁国郡”。

  端木氏祖上多单传,人口繁衍较慢。由于历史上不断播迁,其大宗虽仍在浚县,而支脉却遍及全国。其后聚居集中者形成长江南北两大族。

  江北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中西部,如开封、商丘、浚县、南乐、郓城、鄄城、聊城、济宁、曲阜等地。约近一千余户,无前多人。因其地近孔子、子贡故里,族人深为先贤子贡骄傲,有很强的宗族观念和寻根意识,宗族活动较多,有修家庙、续家谱传统。清乾隆帝后,端木氏以御赐孔子后裔三十字行辈命字,至今族辈昭然有序。今存有自子贡至今九十代世系家谱。

  江南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及浙江丽水等地。该族迁徙频繁,居所分散,又远离祖地,族谱散佚,宗族观念、寻根意识相对较弱。近年又有小范围修家谱、祭祀等宗族活动。

  今云南省的昆明市、通海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凓水县、宜兴市、句容市、金坛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六合市、徐州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的杭州市、丽水市、青田市,河北省的沧州市、衡水市、青县、邯郸市邯山区、秦皇岛市,河南省的濮阳市南乐县、鹤壁市浚县、郑州市新密市、新郑市、偃师县、登封市、洛阳市伊川县、焦作市、南乐县、安阳市、商丘市,广东省的深圳市、清远市,安徽省的当涂市、六安市,山东省的济南市历城区、济宁市、菏泽市郓城县、聊城市东昌府区、茌平县,吉林省的长春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建德市,陕西省的西安市,黑龙江省的鹤岗市、河港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美国,日本等地,均有端木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广平郡: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之所以名为颍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颍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南北朝时期东魏武定年间治所移至颍阴(今河南许昌),北齐则改为长社县。隋朝初期曾废黜颍川郡。唐朝时期复改为长社,后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堂号

  鲁郡堂:以国立堂,亦称鲁国堂。

  广平堂: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植楷堂:孔子入葬后,众弟子如丧考妣,为其服丧三年,子贡为其守墓六年。期间,子贡植楷树于墓旁,借以寄托对老师的一腔真情。楷树又称黄连树,树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叶繁茂而秀丽,入秋变鲜红色或橙红色。初衷除了寄托对老师的哀思外,也担心有朝一日千里迢迢归吊,恐找不到老师墓。后世变以植楷为堂号。

  字辈

  长江以北端木氏字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注:北支端木氏族人中,有相当部分人使用孔子世家的字辈。

  长江以南(东鲁溧水支、南京江宁)端木氏字辈:“明德新成亲贤乐利礼义传家和怡佑受定静安祥得修齐治平均”。

  【端木氏总宗世系】

  黄帝→少昊→昌意→颛顼→卷章→重黎→吴回→陆终→季连→俯叙→穴熊→……→鬻熊→长子熊丽→少子端木→端木典→端木舒→端木彻→端木缄→端木适→端木迟→端木容→端木宿→端木广单→端木丕→端木巨→先贤端木子(博圣:端木赐)→端木炅→端木叔→端木圻→端木静……

  东鲁端木氏大小宗世系

  第一世始祖端木子贡,讳赐,生于周景王二十四年庚辰岁,祖居河南大梁之酸枣门,后徒居山东之济宁,于唐封黎候,于宋封黎阳公,子孙世袭五经博士,民国改为奉祀官,世袭主祀。

  第二~十世:端木炅→端木叔→端木圻→端木静→端木乿→端木坚→端木煐→端木肇→端木平→

  第十一~二十世:端木丛→端木敬→端木颖→端木质→端木需→端木伟→端木诩→端木垈→端木和→端木长→

  第二十一~三十世:端木克勉→端木庠→端木发→端木侃→端木从矩→端木中→端木智→端木炳→端木楝→端木韶→

  第三十一~四十世:端木元震→端木昂→端木如松→端木良→端木修→端木欣→端木来麟→端木讷、端木祥→端木亮→

  第四十一~五十世:端木硕→端木辂→端木裕、范→端木肃→端木赫→端木嘉→端木度→端木整→端木高→

  第五十一~六十世:端木彬→端木法祖→端木云程→端木珏→端木本→端木贞→端木存德→端木郎→端木歆→端木坦→

  第六十一~七十世:端木贲→端木甘堂→端木杰→端木大猷→端木铸→端木正→端木尚儒→端木文献→端木秀→端木镒→

  第七十一~八十世:端木派→端木本盛→端木元荣→端木敏振、端木传诗→端木继敏→端木广恕→端木昭琛→端木宪楷→端木庆骐

  第八十一~八十二世:端木繁君→端木祥波→

  东鲁溧水支系宗子世系

  第四十七世南渡始祖端木倩,字曼仙,行八,即旧谱所谓八公也,先世原籍山东济宁府,为黎阳公四十七世孙,淹贯经史,洞悉古今,登崇宁丙戌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迁在赞善。宣和元年升礼部左侍郎,高宗南渡扈驾金陵,初居王谢旧里之乌衣巷,续迁溧水之留下村,师鹤乡荷花塘,是为南京端木氏始祖。

  第四十七~五十世:端木清→端木春→端木盛→

  第五十一~六十世:端木念四→端木六七→端木九四→端木万→端木省六→端木绶三→端木时中→端木安→端木邦达→端木复初→

  第六十一~七十世:端木仁→端木章甫→端木宏→端木廷弼→端木鉴→端木纪→端木熏→端木大猷→端木朝维→端木邦基→

  第七十一世:端木建极→

  江南端木分支世系

  按《端木氏宗谱》目录卷之首一、卷之首二、卷之首三、卷一~卷三十八记载:

  卷之一:端木氏南迁源流总系,由第一~十五世

  卷之二:端木万十派之端木仲一、端木仲二支分迁端祥村,由第十六~二十五世

  卷之三:端木万十派之端木仲一、端木仲二支分迁端祥村,又支分代共村柿树村庵头居村,由第二十六~三十三世

  卷之四:端木孝文派之端木富四支分迁圩壒村,由第十六~三十一世

  卷之五:端木孝思派之端木丙一、端木丙二支分迁李园村,又支分西官塘村,由第十六~三十一世

  端木孝思派之端木丙三支分迁东韩村,由第十六~三十一世

  端木孝思派之端木儆一支分迁毛公渡,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端木孝思派之端木儆二支分迁砚瓦桥,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卷之六:端木小五派之端木裕四支分迁大路村,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卷之七:端木小一派之端木襟支分迁迁大巷村,由第十六~三十四世

  卷之八:端木小一派之端木襟支、端木得三支分迁桥子头,由第十六~三十世

  卷之九:端木伏一派之端木其二支分迁巉山村,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卷之十:端木伏二派之端木其四支分迁巉山村,又支分小巷村、杨塘村,由第十六~二十九世

  端木其四派之端木玺支分迁小北山,由第二十一~三十三世世表

  卷之十一:端木其四派之端木顼支分迁郄坊村,由第二十一~三十三世

  卷之十二:端木伏三派之端木其一支分迁冈头村,又支分祁家边,由第十六~三十世

  卷之十三:端木伏四派之端木其六、端木其八支分迁潘村、骆家边,由第十六~三十一世

  卷之十四:端木伏四派之端木其九支分迁甘西村,由第十六~三十世

  卷之十五:端木伏四派之端木其九支分迁甘西村,由第二十六世至三十四世

  卷之十六:端木伏五派之端木其三支分迁巉山村,由第十六~二十五世

  卷之十七:端木伏五派之端木其三支分迁巉山村,又支分徐墓塘村,由第二十六~三十一世

  端木伏五派之端木其五支分迁巉山村,又支分东旺壒,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卷之十八:端木其三派之端木宥支分迁朱塘村,由第二十一~三十三世

  卷之十九:端木其三派之端木楝支分迁铺头村,由第二十一~三十六世

  卷之二十:端木伏五派之端木其七支分迁团山冲巉山村,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卷之二十一:端木小八派之端木祥一、端木祥二支分迁洪蓝埠小巷村,由第十六~三十世

  卷之二十二:端木贵宝派之端木成付支分迁孙家边,由第十六~三十世

  卷之二十三:端木贵宝派之端木成付支分迁孙家边,由第二十六~三十三世

  卷之二十四:端木贵宝派端木成三、端木成四支分迁夏家村,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端木贵宝派之端木仁十支分迁徐墓村,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卷之二十五:端木茂清派之端木仁十支分迁东韩村,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卷之二十六:端木崇一派之端木行四支分迁留下村,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卷之二十七:端木崇一派之端木庸六支分迁留下村,由第十六~三十四世

  端木贵三派之端木庸齐支分迁留下村,由第十六端木三十二世

  卷之二十八:端木贵三派之端木仲诚支分迁端庄村,由第十六~三十世

  卷之二十九:端木贵三派之端木仲诚支分迁端庄村,由第二十六~三十二世

  卷之三十:贵三派大五支分迁端家村,由第十六~三十四世

  卷之三十一:端木大五派之端木世杰支分迁湖熟镇,由第二十六~三十五世

  端木大五派之端木世桂支分迁小端家村,由第二十六~三十二世

  端木大五派之端木世舜支分迁上山地村,由第二十六~三十一世

  卷之三十二:端木达宇派之端木刚一支分迁谢旺村,由第十六~三十三世

  卷之三十三:端木达宇派之端木六八支分迁南山头村,由第十六~三十一世

  卷之三十四:端木宝十派之端木隆二支分迁同山村,又支分五塘村、南夏村,由第十六~三十世

  卷之三十五:端木宝十派之端木隆二支分迁同山村南夏村,由第二十六~三十一世

  卷之三十六:端木敬九派之端木通四支分迁庙头村、陈沿村,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卷之三十七:端木敬八派之端木庆甫支分迁稽塘村,由第十六~三十四世

  卷之三十八:端木善四派之端木才八支分迁浦塘村,由第十六~三十二世

  端木善四派之端木才九支分迁油榨头村,由第十六~三十三世

  河南南乐、山东郓城、河南滑县等地端木氏大宗世系

  先贤端木赐→端木炅→端木叔→端木圻→端木静→端木乿→端木坚→端木煐→端木肇→端木平→端木丛→端木敬→端木颖→端木质→端木需→端木伟→端木诩→端木垈→端木和→端木长→端木克勉→端木庠→端木发→端木侃→端木从矩→端木中→端木智→端木炳→端木楝→端木韶→端木元震→端木昂→端木如松→端木良→端木修→端木欣→端木来麟→端木讷→端木祥→端木亮→端木硕→端木辂→端木裕→端木范→端木肃→端木赫→端木嘉→端木度→端木整→端木高→端木彬→端木法祖→端木云程→端木珏→端木本→端木贞→端木存德→端木郎→端木歆→端木坦→端木贲→端木甘堂→端木杰→端木大猷→端木铸→端木正→端木尚儒→端木文献→端木秀→端木谦→端木派→端木本盛→端木元荣→端木毓振→端木传诗→端木继敏→端木广恕→端木昭琛→端木宪楷→端木庆骐→端木繁君→端木祥波。

  端木氏支裔

  端氏:

  据《明史·端复初传》记载,明朝时有端复初,为省文,本姓“端木”改姓端。秦朝时期有端和、明朝时期有端楷。端可荣,新郑人,邑庠生,母卒,未葬,邻有火灾。端可荣抱柩痛哭,愿与同烬,火忽灭。

  木氏:

  据《东鲁端木氏宗子世表》记载:九世祖端木肇,避秦皇焚坑之祸,去“端”字而姓“木”,隐於鲁地。至晋朝《文章志》记载,有木华海赋,为太傅,杨骏主簿又百济人,姓其五,曰木氏。

  木槩南:北朝人,著《战国策》、《春秋》二十卷。

  木德信:南北朝人,少孤,过姊家为鸡黍而不受,后为三府长吏,名播吴城。

  木 炎:宋熙宁年间登科,开封人。

  木待问:字蕴之,宋隆兴初期进士,第一仕至焕章阁,侍制为太子詹事,累官至礼部尚书,卒赠少师,永嘉人。

  木 辗:宋元符年间进士,知赣州,瑞安人。

  木 楹:字济之,宋建炎年间登进士第,累官至浙东帅府参谋,终朝右称大夫,皆大惠政,民甚德之。

  木天骏,字德远,其父木砺,宋绍兴年间进士;木天骏则登宋嘉熙年间进士第。

  沐氏

  据《沐氏状》记载,为避难,将木氏改为沐氏。端木,古又称端沐,因称沐氏。东汉《风俗通义》收录有汉朝沐宠,为东平太守。

  贡氏:

  据《元和姓纂》记载,仲尼弟子端木赐字子贡,因财避乱,其孙以字为姓,称贡氏,郡望为广平郡(今河北永年)。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善言游说;

  精易安恬。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卫国人端木赐,字子贡,孔子的弟子,善于辞令。曾游说吴国出兵与齐国抗衡,既保全了鲁国,又使越国乘机强盛起来,得以称霸。擅长经商之道,富至千金。孔子称他为“瑚琏”(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祭器,比喻人有立朝执政的才能)。下联典指清朝青田人端木国瑚,字鹤田,晚年号太鹤山人,曾受到督学阮元的知'遇。嘉庆年间举人;因精于《周易》和堪舆(风水),清道光年间官内阁中书,专门为朝廷相吉地。性情安静、恬淡。著有《周易指》、《太鹤山人诗文集》。

  清节致远;

  鲁论雅言。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端木孝文出使朝鲜,朝鲜欲赠其厚礼,问其行李何在,孝文曰:“吾持一节来耳,请惟一节返。”人服其清节。下联典指春秋时期卫国端木赐善言辞,曾说吴敌齐以存鲁。

  五言通用联

  廉平称治绩;

  性道在文章。

  ——此联为河南省汲县端木子祠联,祠祀(全联典指)春秋时孔子弟子端木赐。

  瑚琏传美誉;

  达人见清操。

  ——上联典出孔子对弟子子贡的誉称。下联典指端木赐(子贡)的后裔端木叔,尽散其资于宗族国人。段干生称之曰:“端木叔,达人也。”

  子畴留赋源;

  鹤田有诗集。

  ——上联典指清朝侍读端木埰,字子畴,江宁人,工书,著有《赋源》等多种著作传世。下联典指清朝诗人端木国瑚,字鹤田,晚号太鹤山人。清道光中官内阁中书,有《太鹤山人诗文集》等。

  九言通用联

  守经达权,兼通货殖传;

  联骑结驷,并有使臣才。

  ——此联为河南省汲县端木子祠联,祠祀(全联典指)春秋时孔子弟子端木赐(下同)。

  性道在文章,深造自得;

  廉平称治绩,遗爱无穷。

  ——此联为河南省汲县端木子祠联,祠祀(全联典指)春秋时期的孔子弟子端木赐。

  九言通用联及以上

  清节远人钦,不但离文华丽;

  明德诸贤逊,能料执玉高卑。

  ——上联典指明朝名人端木孝文事典。下联典指周朝孔子的弟子端木赐事典。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颛孙
下一姓氏: 巫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