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初氏起源及历史

初姓图腾_初氏图腾

初姓图腾(初氏图腾)

  初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源于子姓,出自于商王朝开国君主成汤的之支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明朝时期学者王圻所著《续文献通考·氏族源流》中的记载:“汤之支裔有初氏。”商王朝时期,开国君主成汤王的支庶后代中即有初氏。而商汤是黄帝的第十八代子孙,因此又有学者认为该支初氏应当列入姬姓系列。该支初氏渊源若实,当为初氏的姓氏之始,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但目前还未见到有关该支初氏后人的文献资料,有待进一步考证。初姓现今人口约十五万,排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第三百六十一位,在台湾名列第二百八十六位。

  【释义】初,本义为裁衣之初。早期先民是无衣服的。大致只是把兽皮用刀裁割后围在身上。一件“新衣”如何开好“第一刀”,这就是“初”。

【得姓始祖】

  熊叔堪:楚国国君熊氏世家贵族熊叔堪,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楚国国君为芈姓,以熊为氏。初氏族人大多尊奉熊叔堪为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于商王朝开国君主成汤的之支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明朝时期学者王圻所著《续文献通考·氏族源流》中的记载:“汤之支裔有初氏。”商王朝时期,开国君主成汤王的支庶后代中即有初氏。而商汤是黄帝的第十八代子孙,因此又有学者认为该支初氏应当列入姬姓系列。该支初氏渊源若实,当为初氏的姓氏之始,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但目前还未见到有关该支初氏后人的文献资料,有待进一步考证。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于楚国国君熊氏世家贵族熊叔堪,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楚国国君为芈姓,以熊为氏。据史籍《世本八种》记载,“熊乃初氏”。南北朝时期何承天的《姓苑》记载:初氏,望出南郡。初氏早已有之,初氏碑文也提到“上先荆出楚”。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第十》中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据初慧安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立茔于烟台芝罘《西陀碑文》,和战国时期的史籍《史记》、先秦时期赵国史籍《世本》等文献的考证,其碑文中提到的“老祖初公”即是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儿子“熊叔堪”。在山东烟台芝罘区的西陀矶岛上,《西陀碑文》中记载有“羽音世考·初氏传宗·上先荆楚·袭受国封·四至八世·老祖初公·清净为质·富贵若空·奇获保寿·安隐南衡·由周时楚武王之位始·历秦汉代三十之系承”的记录。据史籍《史记·楚世家第十》中记载,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第八代楚国国君熊霜卒,弟熊仲雪、熊叔堪、熊季徇争立;熊仲雪死,熊叔堪奔濮百蛮,熊季徇立,是为熊徇。这与碑文中“八代隐居南衡”的记载一致。在后唐初慧安立碑时,不能直接写“老祖争君位而逃亡”,只能隐讳写“清净为质,富贵若空,奇获保寿,安隐南衡”,因此,初慧安一脉的初氏始祖是熊叔堪,也是初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支。初氏与荆氏、楚氏、熊氏、芈氏、庄氏、屈氏、项氏等姓氏同宗同源。

  初氏族人大多尊奉熊叔堪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出鲜卑族薛干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二十五史·北史》等记载,初古拔,被北魏太武帝世祖赐名薛洪祚,以军功赐为永康侯,赐田在陕西韩城。叱干·初古拔,公元426~484年,一名叱干·车辂拔,是叱干·谨之长子,汉名薛洪祚;河东汾阴人(今山西万荣)。著名北魏大臣。叱干·初古拔的性格沉毅有器识。年始弱冠时,司徒崔浩见而奇之。

  北魏太平真君中期(公元446年),盖吴扰动关右,薛永宗屯据河侧,北魏世祖皇帝拓跋·焘亲子发兵讨伐,乃诏令叱干·初古拔纠合宗乡,壁于河际,断盖吴、薛永宗二寇往来之路。事平,除中散,赐爵永康侯。拓跋·焘开始举行南征时,以叱干·初古拔为都将,从驾临江而还。后与陆真一起镇压了氐族仇辱檀、强免生等人的起义。北魏皇兴三年(公元469年),叱干·初古拔除散骑常侍,尚西河长公主,拜附马都尉。其年,叱干·初古拔族叔刘彧徐州刺史安都据城归顺,敕拔诣彭城劳迎。除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

  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叱干·初古拔除镇西大将军、开府,进爵平阳公。北魏延兴三年(公元473年),叱干·初古拔与南衮州刺史游明根、南阳平太守许含等以治民著称,徵诣京师。北魏显祖亲自劳勉,复令还州。北魏太和六年(公元482年),叱干·初古拔改爵为河东公。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农历3月,诏叱干·初古拔入朝,因暴病逝世,终年五十八岁,赠左光禄大夫,赐谥号为“康”。

  在叱干·初古拔的后裔子孙中,有取祖先原鲜卑族名“初古拔”的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初氏,以永怀先辈,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祁姓,出自北宋时期度支员外郎祁暐,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左右,宋真宗有事要传唤专职负责管理钱粮的度支员外郎祁暐,一时辩字不清口误,将“祁”字视为“初”字,将“祁卿家”错叫为“初卿家”。皇帝金口,当时绝无任何人敢指出宋真宗有口误,作为大臣的祁暐只能以误为荣,改为宋真宗金口所“赐”的初氏,祁暐改称初暐,子孙因之,世代相传至今。

  此说,有待进一步考证,因为在初暐的嫡系后裔在民国年间以及2002年续修的《山东烟台福山区永福园初氏谱书》、《湖北潜江初氏族谱》中,皆无此记载。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绰克秦氏,亦称察克钦氏,满语为Cokcin Hala,汉义“壤”,为量词,指地块垄沟的多少,属于以地为氏,世居白尔昆(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绰克秦(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额伯尔昆都伦河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绰克秦氏多有冠汉姓为初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图克坦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徒单氏(秃丹氏),以及金国时期女真的徒单氏部落,以部为氏,满语为Tuktan Hala,汉义“初始”,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苏完(今吉林双阳河流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初氏、都氏、图氏、杜氏、单氏等。

  源流六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初氏,出自伊斯兰教中的“尕阿訇”,即在清真寺里担任初级经文教学的阿訇(相当于助教),在宋朝时期后即有以其称谓的汉义为汉化姓氏者,称初氏,亦有冠以汉姓为尕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现今人口约十五万,排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第三百六十一位,在台湾名列第二百八十六位。以南郡、西郸郡为郡望。初氏一族在胶东半岛的聚居地较多,如莱阳团旺、蓬莱初旺、费东等地。

  今山东省的聊城高唐县,文登、滨州市博兴县、烟台市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招远市、莱阳市、蓬莱市、莱州市、潍坊市高密市、东阿县、海阳县、栖霞市、青岛市平度市,临沂市沂水县,辽宁省的盖州市、丹东市、北票市、建平县、喀左县、双塔县、铁岭市、大连市、凤城市、庄河市、普兰店,天津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的吉林市、公主岭市怀德县,河北省的沧州南皮县,黑龙江省的通河市、黑河市,湖北省的潜江市,北京市,台湾省、云南、四川德阳等地,均有初氏族人分布。

  清朝年间山东初氏分布

  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初文斌调查山东登、莱两府初氏族人居住地点,有如下记录:

  宁海州(二十一个村):初家村、西陈家、水道村、税目村、初家庄、长岚村、上口村、西关、行上村、夹河村、千金村、远陵夼、朱巷铺、雀山汤、大庄村、河里曲家、黄家疃、马石店、城后油坊、北桥村、朱旦夼;

  福山县(二十九个村):永福园、楼子口、老岚村、桃圆村、口子上、义井、黄埠、上房村、巨誊、卧龙子、柿子夼、西北关、沙把子、下曲家、庞家沟、赵家庄、昭县村、西牟村、黄务村、世回尧、监厂村、西门口、转山子、长峰村、朱丛村、台上、肖家村、张村、孙家疃;

  文登县(十一个村):汪海村、唐家嘴子、上郭家村、际山初家、洼里初家、浩家村、新店子、二里初家、窑上初家、城西门里、杨柳店子;

  荣城县:城里初家、崖头集初家;

  海阳县(四个村):泉水头、夹格庄村、榆山夼、俱方村;

  莱阳县(十个村):北黄、陶格庄村、南里格子、海地、河前、光山、胡城、东李格庄、院上、初家庄;

  蓬莱县:城里、初旺庄、东关、龙羊村;

  掖县:杨家疃、初家庄、夏家铺;

  昌邑县:城北村。

  与日字同辈

  (第三十九代):

  宁海州雀山汤村:好原、好成、好礼、好生;

  福山县西牟村:世观;

  文登县城西门里:庆云。

  与国字同辈

  (第四十代):

  宁海州水道村:大方;

  宁海州上口村:玉清、仁久;

  宁海州西关村:开福、开禄;

  福山县西牟村:乡武;

  福山县朱严村:秉钧;

  文登县汪海村:开盛;

  文登县唐家嘴子:维功;

  文登县际山初家:启玉;

  文登县新店子:四民、廷祺;

  莱阳县即墨海地:彭龄。

  与维字同辈

  (第四十一代):

  宁海州千金村:登才;

  宁海州雀山汤村:柄贞;

  宁海州福山县:初映;

  宁海州朱严村:梗修;

  宁海州文登县上郭家村:际(文登上郭家村记载济为第四十二代);

  宁海州蓬莱县初旺庄:廷铭;

  宁海州蓬莱县东关村:恒泰;

  宁海州蓬莱县掖县:廷芳。

  与文字同辈

  (四十二世):

  宁海州水道村:月德、岫云;

  福山县西牟村:志起;

  蓬莱县初旺庄:国强、国栋、国基。

  莱阳初氏谱书提到的初氏情况

  与烟台初家村国同辈第四十代:

  登州:辅国、玉鹏、玉凤、连城、青选、日涵;

  登州:长万。

  与烟台初家村维同辈第四十一代:

  武庠:澄;

  宁海州:维新、连奎、维宁;

  即墨县:城与、培、辉。

【郡望堂号】

  郡望

  南 郡:历史上的南郡有二:①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癸未,公元前278年),汉因之。治所在郢(今湖北荆州),下辖十八县。其时辖地在今荆州、宜昌、宜城、南漳、荆门、华容、远安、当阳、第秭归、巴东、恩施、利川、宣恩、枝江等一带地区。隋朝开皇初年被废黜(辛丑,公元581年)。②秦朝置南郡,颌有今湖北原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府之南境,治郢,楚之故都,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湖北粉青河、襄阳以南、荆门、洪湖以西、长江和清江流域以北、西至四川巫山等地。汉置江陵县为郡治,即今江陵县,唐改为江陵郡,旋升为江陵府。

  郸 城:春秋时期鲁国属地,鲁昭公居西郸,宫、鲁所争为东郸。北周时期以蜀山湖南岸西郸地置清泽县,隋朝时期改清泽县为郸城县,又改万安县,不久恢复故名,其时故城在今山东郸城东十六里,金国迁城至今河南省郸城县,以避黄河水患,此后一直未变。

  堂号

  南郡堂:以望立堂。

  郓城堂:烟台芝罘岛、莱阳、湖北潜江和蓬莱初旺村祠堂堂号。

  六冬堂:同郓城堂。

  浅绛轩:为著名作家初国卿室名,以收藏研究文人瓷画而著称。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七言通用联

  裸将堂上长春酒;

  祝到辽西古杏山。

  ——此联为山东烟台芝罘岛、莱阳、湖北潜江和蓬莱初旺村初氏认宗祠堂对联。

  【祠堂古迹】

  烟台市福山区永福园初氏宗祠

  永福园初氏宗祠的历史、文化、民俗、文物、建筑、人文等内涵与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当时宗祠建设者们的初衷,已不单纯只是某一支系族群的宗祠建筑,而是全天下初氏共同的文化财富。

  然而就现状来看永福园初氏宗祠保存的并不好。该宗祠如今仅剩下主殿相对完好,但也濒临坍塌。希望初氏族人能够将其及时修缮。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