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过氏起源及历史

过姓图腾_过氏图腾

过姓图腾(过氏图腾)

  过姓是个古老而又少见的姓氏。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裔姙(任)姓,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源于妫姓,出自夏朝诸侯国过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过姓现今人口约四万,排在第五百二十八位。

【得姓始祖】

  寒哀:曾为黄帝驾御马车,当为寒氏族之始祖,在黄帝部族与蚩尤部落联盟的争战中立有大功,封居寒亭,即今山东省潍坊市故潍县县城一带地区,史称寒国。寒国的寒氏部落后分出两个分支,一支族人迁出寒亭迁至过邑(今山东莱州),后族人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过氏。另一支族人迁至戈邑(今河南太康),指地为姓氏,改称戈氏。该支过氏、戈氏、寒氏同宗同族,皆尊奉寒哀为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江西南丰县令过复后裔世系:

  过复第十六世孙、金华太守过春,生六子,其兄剡县县令过昱为迁剡县过氏始祖。

  第一世:过汤,过春第三子,过昱继子;过滨,过春长子,生五子,为剡县始祖,住长乐上市头。

  第二世:过寿,过滨第五子,生子过卓,从长乐上市头迁宅前村,为宅前过氏始祖。

  第三世:过卓,生三子:过文车、过文吉、过全禄,北宋大观年间进士,历评事八载。

  第四世:过文车,过卓长子,生三子:过宗、过宏、过定,与其堂兄过文恬由宅前迁深溪村,为深溪过氏始祖。过文恬生四子:过宷、过宸、过宁、过宛。

  第五世:过完,与过安兄弟两人从宅前迁尤家村的塔头山。

  第六世:过荣之。

  第七世:过楣,田连万陌,富甲剡西,当时号称过十万。

  第八世:过佳,承务郎。过琼,成忠郎。

  第九世:过良贵,由深溪村迁东阳县白溪,为东阳过氏始祖。

  第十世:过佖,封承务郎赠奉议大夫。过侃,浦江县令。过吴,吴江县尉。

  ……

  第十二世:过文智、过文礼。

  第十三世:过谨,由深溪村迁金潭(黄沙潭),为金潭过氏始祖。过哲翁,过文礼之子,为宅前东派始祖。过了翁,过文智幼子,为宅前西派始祖。过弱翁,过文智长子,从宅前迁尤家村,为尤家村过氏始祖。过弱翁生四子:过伯恃、过伯怙、过伯情、过伯怡,二女。

  ……

  第十七世:过伋,由金潭迁厚仁坂,为厚仁坂过氏始祖。过傅,由金潭迁横山,为横山过氏始祖。

  ……

  第二十八世:过庭训,别号西溪,画家。金潭人,本支名人。

  ……

  第三十世:过兰梓,由厚仁坂迁梓溪,为梓溪过氏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裔姙(任)姓,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黄帝分封给他们十四个姓氏,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其中黄帝少子禹阳分封到任地,因此得任姓。依据史籍《世本》记载,寒,系出远古黄帝部落联盟,源出任姓。而任姓(妊),系黄帝所疵裔族十二姓之一,与吕、泉、毕、祝、谢、章、薛、过、戈、终同姓,曾在黄帝领导下联合击败了炎帝部落联盟。寒氏部落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寒哀,他曾为黄帝驾御马车,当为寒氏族之始祖,在黄帝部族与蚩尤部落联盟的争战中立有大功,封居寒亭,即今山东省潍坊市故潍县县城一带地区,史称寒国。

  寒国的寒氏部落后分出两个分支,一支族人迁出寒亭迁至过邑(今山东莱州),后族人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过氏。另一支族人迁至戈邑(今河南太康),指地为姓氏,改称戈氏。

  该支过氏、戈氏、寒氏同宗同族,皆尊奉寒哀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诸侯国过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过国,夏诸侯,后因以为氏,望出高平。”古寒国被大禹建立夏王朝时所灭,之后大禹封自己子侄到原寒国过邑,建有姒姓过国,故址在今山东省烟台市下辖的莱州市一带。后由于维护夏王朝的统治,支持夏王姒相对抗寒浞,因此为东夷族首领后羿的家臣寒浞之子寒浇所灭。

  灭国后的姒姓过国公族子民们,有以失国之名为姓氏者,称过氏,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据说,该支过氏族人后有因避难去“辶”底改为称呙氏者,后再简为呙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姒姓过氏族人皆尊奉大禹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任姓。

  滕侯、薛侯争长(隐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

  薛侯曰:“我先封。”

  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为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译文:

  鲁隐公十一年春季,姬姓滕侯与任姓薛侯同去鲁国朝见鲁隐公,两人争夺席位的先后。薛侯说:“我先受封。”

  滕侯说:“我是周朝的卜正官,薛姓是外姓,我不能落在后面。”

  鲁隐公派羽父和薛侯商量,说:“承蒙您和滕侯问候寡君,周的俗话说:‘山上有树木,工匠就加以量测;宾客有礼貌,主人就加以选择。’周的会盟,异姓在后面。寡人如果到薛国朝见,就不敢和任姓诸国并列。如果您加惠于我,那就希望您同意滕侯的请求。”

  薛侯同意了。于是就让滕侯在先。

  不敢与诸任齿---不敢与任姓诸国争论!

  诸任-----在史籍《左传》中疏云:“世本氏姓篇云:‘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源流四

起源于夏代名门望族,以官职为氏,为古代占卜后审阅占卜准确性的官员,以羽毫石为家族护身法物。

此姓氏后裔有5大特点,第一是舌头两侧有牙齿痕迹,称作齿痕舌。第2特点耳朵下面和后面有明显黑痣。

【迁徙分布】

  迁徙

  据《风俗通》载:“过国,夏诸侯,后因以为氏,望出高平”。意为:夏朝有一个小诸侯国叫过国,在今山东省莱州,因故国被灭,后人以国为姓。郡出宁夏高平。《锡山过氏世谱》记载:“宋高宗南渡,过孟玉自和阳护驾有功,使尚逍遥郡主,赐第无锡。”过氏家族在江南地区以锡山八士桥为中心,向周边苏锡常地区辐射。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姓氏考略”引《风俗通》:“过国,夏诸侯,后因以为氏,望出高平。”然而汉唐之间上千年,竟未见一位过姓人物载于史册。北宋初 "钱塘老儒"编纂的《百家姓》没有收过姓,说明当时过姓极少。《锡山过氏世谱》记载:"宋高宗南渡,过孟玉自和阳护驾有功,使尚逍遥郡主,赐第无锡",锡山过氏是这位过郡马的后裔。建炎南渡,北方巨族迁徙江南,过姓即为一例。过氏家族在苏南地区以锡山八士桥为中心,向周边苏、常地区等辐射,特别是常州浒塘有一支巨族。如今过姓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县的桐城闸镇漯百乡太基村,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省嵊州、海盐等地。湖南省攸县、茶陵、安仁等县亦有大部分过姓族人定居,无锡过氏族谱称为茶陵派。过姓望居高平(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

  分布

  过氏是一个非常古早的多源流姓氏,现今人口约四万,排在第五百二十八位。在台湾名列第五百零四位,以高平、嵊州、无锡为郡望。主要分布在安徽蒙城县,其次是苏锡常地区和浙江嵊州,海盐等地。

  今安徽省的芜湖市、安庆市、蒙城县、和县、歙县,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扬州市,浙江省的嵊州市、海盐市、建德市、东阳市,江西省的黎川县、南丰县、南城县、临川县、广丰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陕西省的黄陵市,北京市,湖北省的武汉市,湖南省的株洲市攸县、郴州市安仁县,云南省的永胜县,四川省的开江县,河南省的尉氏县,台湾省等地,均有过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高平郡:①指今宁夏固原。两汉、十六国、北魏均有此县。北周改为平高。汉有“高平第一城”之称,言其险固。北魏在这一带置军镇,置郡,皆称高平。北周改名平高郡。②从东汉到东魏,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也有高平县;晋又改山阳郡为高平郡,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南朝宋曾以高平县为郡治。北齐废此县。隋废郡。③北周改高都郡为高平郡。唐为泽州高平郡。郡治在今晋城东北。泽州有高平县,北魏置,本在今县西北,北齐迁至今县。周世宗在此破北汉军。

  嵊州:西汉朝在今浙江绍兴置剡县。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因其时王莽称帝建立新朝,将剡县改名为“尽忠县”。东汉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将“尽忠县”恢复西汉时的原名“剡县”。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平李子通,以剡县立嵊州及剡城县。唐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废嵊州及剡城。”五代十国时,剡县一度改名赡县(一作瞻县)。那时剡县为吴越王钱鏐的属地。后梁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钱鏐以剡城“人物稍繁”,分剡东十三乡置新昌县,余下二十七乡改为赡县。北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宋太宗对吴越国时所置的新昌等多作认可,却将赡县复名为先朝留下的旧名剡县。宋徽宗宣和三年(辛丑,公元1121年),剡县被改名嵊县。此后嵊县存县时间长达八百七十四年,直至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改名嵊州市。

  无锡县:西汉高祖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开始建无锡县,属会稽郡。三国时期,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朝元贞元年(乙未,公元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朝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宜兴三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

  堂号

  高平堂:以望立堂。

  无锡堂:以望立堂。

  嵊州堂:以望立堂。

  八士桥过氏堂号

  全国的过姓主要集中在江苏无锡,苏州,常州三市,而以无锡为最多;无锡的过姓主要集中在八士,东亭,东北塘三个乡镇,而以八士为最集中.自宋代一世祖孟玉定居东亭,至八世祖岩定居八士桥繁衍生息为六个派系,分为老三房一,二,三,四,五,末六个派系,统称八士桥派.

  历经宋元明清至民国,八士桥人口基本以过姓为主,名人辈出.他们多出身书香世家或耕读传家,他们的住宅都有厅堂,堂上都有历代社会名流题写的匾额.从八士桥东街到西街全长不过一千米的老街两旁分布着四五十个厅堂,主要有:

  鹿野堂(过伦卿家,虞永和曾居住).

  亲仁堂(过耀新旧居).

  敬修堂(清代名医过玉书旧居,过沛霖老家).

  燕昌堂(当代名医过锡生旧居)

  务本堂(过旧居)

  和义堂(过荫桐,旅台同胞过克厚旧居)

  留余堂(过本大旧居)

  居易堂(过湘琴旧居)

  敦仁堂(过曾同旧居)

  艺经堂(过旧居,洛明曾住过)

  丛桂堂(过益民旧居)

  聚德堂(过荫渠旧居)

  有容堂(过克昌旧居)

  耕余堂(过旧居)

  复初堂(过旧居,阿培生旧居)

  公雷堂(过元生旧居)

  一乐堂(过望春旧居)

  嘉福堂(过则民旧居)

  仁德堂(名医过仲丹旧居),缪纶书匾

  涵生堂(程氏旧居)

  和孝堂(过宝兴旧居)

  振古堂(过宝良旧居)

  明德堂(过永伯旧居)

  九思堂(过冠生旧居)

  崇素堂(宋任穷警卫过祖荣旧居)

  荣德堂(过旧居)

  思勤堂(过晋源,过恩源旧居)

  尚志堂(过旧居)

  居敬堂(过廷奎旧居)

  耕乐堂(过继芝旧居)

  中和堂(过昂千旧居)

  德星堂(过德生旧居)

  勤有堂(过旧居)

  敬德堂(过好安旧居)

  善继堂(过至勋旧居)

  谷诒堂(实业家过锡森,过镜清,高材生过镜渊旧居).

  皆备堂(过立修,杨家乐夫人旧居)

  宝俭堂(过旧居),现在派出所

  良贵堂(过贶先,过质彬旧居)

  养初堂(过旧居)

  修吉堂(过观先旧居)

  字辈

  安徽蒙城过氏字辈:“景孟俊之家传祖德振兴中华志宏道远繁荣昌大”。

  江西金潭过氏字辈:“一仁天定永芝兰芳正长肇(绍)修(秀)贵传子和宗万戴昌”。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浩斋力学;

  都官孝思。

  ——佚名撰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临川人过源,字道源,号浩斋,少年时非常聪颖,立志于圣贤之学,曾说:“人终身应该穷究道理,原来并分不出知和行,行之至,也是知之极。”嘉佑年间应召为国子直讲,学者称浩斋先生。著有《浩斋语录》。下联典指北宋南城人过昱,字彦明,景佑年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对父母极孝,母亲去世,他刻木为像来纪念;父亲去世,他几天水浆不入口。

【家训格言】

  《过氏祖训》

  1、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弟弟妹妹。

  2、忠信: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诚老实,诚实守信,讲信义,讲信用。

  3、读书:读书能增长知识,明人伦、知理义,知书达理。俗话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养活猪”。读书是做人的终生职业。

  4、务农:从事农业劳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民生活的保证。我国已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列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政策。

  5、忍让:对非重大原则问题,应该谦让、让步,“宽宏大量忍为高,遇事不气是英豪,流言蜚语任他去,万事容人祸自消”。这应是我们具有的品格。

  6、勤俭:勤奋简朴是我们的传家宝。创业靠勤、守业靠俭,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7、善行:积德行善,多做善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行善帮助别人,自己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莫大慰籍,对于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社会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促进作用。

  8、本分:守本分,也就是正派,不侵害别人,保持人的本来善性,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地劳动,走正道,不走邪道,做有道德的人。

  9、戒奢华:不得奢侈浮华,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永不腐化。

  10、戒赌博:不耍钱、不博弈、不想歪财。赌博的最终结果是输光家产,造成祸患。俗话说,“赌博出贼性”,“耍钱闹鬼”,会失去人性道德。

  11、戒淫荡:不许淫乱,不许嫖娼卖淫和乱搞两性关系,要保持人的贞操亮节,做纯粹的人。

  12、戒酗酒:不得醉酒,酒后无德,酒后闹事、闯乱子,而且严重的损害身体健康。

  13、戒种坟间隙地:不得在先辈坟茔之间的空地耕种,这是为保护祖坟,对先辈的尊敬。

  14、戒茔间牧牛羊:不得在祖坟地放牧,这也是对祖坟的保护和对先祖的尊敬。

  15、戒健颂:不要生硬争辩,不强词夺理,不诡辩,这是一种道德涵养。

  16、戒戏谑:不要随便拿他人开玩笑,开玩笑必需注意尊重他人,不得讽刺挖苦侮辱他人,要清楚人是有尊严的。

  沙潭家训家规

  家训

  立志 存心 自律

  谦和 诚信 慎言

  家规

  重祠宇 谨祭祀

  崇孝行 严教子

  重名节 睦邻里

  宜力学 禁游惰

  释义:

  立志

  人生天地间,万事成于此志,有志则有品,有品则忠孝廉节事事可做,无志则无耻,无耻则辱身贱行无所不为,古人云:治家勤俭者,天不能贫我,立志高洁者,人不能贱我。信然。

  存心

  圣贤学问,第一在乎正心,心者一身之主,处世公平,积德日厚,若好使机谋,损人利己,占尽便宜者能享受一世乎,要知人极机巧会算,总算不过天,所以世间忠厚老实人偏多福气,尖巧伶俐人偏多磨损,看破世情可猛然自省矣。

  自律

  甚矣言不可不谨也,一言得失,是否生焉,荣辱定焉,故吉人辞寡,躁人辞多,扬人过恶,谈人闺壶,造谣挑唆,无非此口,败国亡家,亦由此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故言不可谨慎也。

  谦和

  《晋书·良吏传·邓攸》:"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

  谦逊易接近; 谦虚平和; 一种一心向善,心如止水的境界。

  诚信

  "诚"字首见于《尚书》。但作为实词使用,却最早见于《左传》:"明允笃诚",疏云:"诚者,实也。"又见于《易·文言》:"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疏云:"诚谓诚实。"又见于《礼记·乐记》:"著诚云伪",疏云:"诚谓诚信也。"基本上,"诚"具备四个层面上的含义:首先,指说话符合实际,言语真实不欺;其次,与"伪"相对,即是指真实;第三,诚者成也,成就、完成之意;最后,恭敬、审慎的态度,如《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慎言

  甚矣言不可不谨也,一言得失,是否生焉,荣辱定焉,故吉人辞寡,躁人辞多,扬人过恶,谈人闺壶,造谣挑唆,无非此口,败国亡家,亦由此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故言不可谨慎也。

  重祠宇

  祠宇者:祖宗神灵所由棲,子孙昭穆所由序,尊祖敬宗之心,报本追远之意所由达。世家巨族莫不重此,然,创立于贤孝,而毁废愚,不肖者往往有之。凡我子孙须念祠宇为重,东作既毕,便宜留意或盖复,或加修筑,风雨之患,鼠雀之残,稍见毁败,即时修葺,则为力既易,自无废坠之患矣。

  谨祭祀

  祖宗生育之恩同于天覆地载无所书其补报于无所补报之地而求以少伸补报之私者亦惟于岁时朔望感雨露风木之恩,以荐黍稷之馨香而已世之庸人,乃谓死者形骸已散,有何饥寒之苦,耳目已灭,有何食色之性,殊不知俎豆之陈未必祖考来享,然人子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自当如是苟无是礼则孝子慈孙之心不几于息乎,凡我子孙宜重其事。

  崇孝行

  昔孔子告曾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圣人开端以此为训,可见人之行莫大于孝矣,然,事不一等,只要随分自尽,如庶民之孝,须是在家行好事,为好人,不要为非闯祸,使父母在一日,宽怀一日,至于朝夕供养,食不必膏梁,衣不必文绣。只随你力量,谅你家私,饥时奉食,寒时奉衣,恭恭敬敬,欢欢喜喜,不可稍有怠惰之心,不然虽为之颂南山,祝纯嘏亦何益哉。

  严教子

  有好子孙方是福,无多田地不为贫,二语最亲切有味,然,子孙亦不能生来就好,须要教道,看其材质,察其智慧,如能读者,令其奋志芸窗,能耕者,使之尽力南亩,外此,或为商贾,或为工匠,或学手艺,务要勤俭,安分,成家立业才是好子孙,如听其逸遊放废,必至衣不充身,食不充口,入于败类,为父兄者教可不严也哉。

  重名节

  名节重泰山,“名”者,名节也。何谓“名节”?名节即名誉、气节和操守。

  睦邻里

  人生居在一处,就少不得邻里同居,都要尔往我来,如兄如弟,早晚相见必须谦恭礼让,婚丧庆即必须成礼成规,当思我祖宗忠厚传家,从无欺善凌弱之事,倘有恃血气勇而侮慢邻里者,合族入祠义责,然或平日守分而受他人之欺侮者,亦当同心保护,以存族谊,不得袖手旁观,甘为懦弱。

  宜力学

  一生所获成就除了源于先天才气,更主要得益于后天的努力勤奋学习。

  禁游惰

人生天地间,随分一艺可以立身成家,故或读,或耕,或经营贸易,皆当不辞劳苦,试观天职,覆地职载翕闢寒暑,以生成万物,无一息之停。人之生也,乃好为荡佚,虚度光阴,不惟渐至冻馁,遗笑亲邻而玷辱宗祖莫甚于此,况赌博,酒色,自投陷井,甘心下流污贱同类哉,如此等者,家长当痛惩之,以为后鉴。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