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覃氏起源及历史

覃姓图腾_覃氏图腾

覃姓图腾(覃氏图腾)

  覃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也是一个有多种读音的姓氏,不同的读音代表着不同的来源。据《姓氏考略》载,“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当今覃姓人口约二百六十多万,在姓氏榜上排在第九十一位。

 【释义】《说文》:“滋味深长”。覃像酒盈樽,说明覃是表示“装有好酒的坛子”。

【得姓始祖】

伯益:皋陶之子伯益为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之官,佐禹治水立有大功,赐姓赢。伯益之后,在西周时有国十四,其一为谭,子爵,史称谭子国,古国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城子崖。春秋时公元前684年,即鲁庄公十年,齐桓公灭谭子国,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后又去言改姓覃,岭南多此姓。故后人奉伯益为得姓始祖。

  覃伯:周文王灭商前,先西定西戎及阮、密、共诸国,封其庶子于獂戎故地,遂有原国,今甘肃陇西县北。周朝初期,周公旦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为加强对商都朝歌的监控,移封原国于今河南济源市之原乡,伯爵。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原伯之地赐与郑人苏忿生,原伯东移今河南原阳西的原武镇。春秋初,两地原国分别为晋、郑所灭。周襄王封在朝作官的周大夫原伯毛食邑于覃,也称覃伯。覃与怀同在一地,故也称覃怀,在今河南武陟西的温县东平皋村,在原国之东。覃伯之后以邑为氏。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据《姓氏考略》载,"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

  "覃怀"是地名,夏代时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底绩是覃怀之地的最底部。《禹贡》云:"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左传》云:"覃怀,近河地名。""衡"是称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黄河称起的地方。《左传覃怀注疏》云:"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善覃怀二字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河南温县周围,夏称覃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覃怀底绩是这块方的底部,即今温县北平皋村,也是汉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考古学家罗振玉说:"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壶)。郭沫若和陈梦说,"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这些历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怀地区的形貌。覃怀地区,西与北是太岳山脉,南与东是万里黄河。在今邢台、安阳一带为"西"处,在今焦作、沁阳一带为"曰"处,在今温县北平皋为"十"的下底处。北平皋四面环水,中为突起高地,黄河过此后,开始东北去,故称底尖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改为覃姓,称为覃氏。

  源流二

  覃(tán)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音谭)。

  覃姓源自春秋时代是以国为氏。根据《万姓统谱》、《谭氏家谱序》等文献记载,谭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周朝初年大封先圣之后时,把他们封于谭国,爵位为子爵,后为齐国的附庸国,到春秋时代齐桓公称霸诸侯,就于周庄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将谭国吞并了,当时谭国的主人谭子奔到莒国去避难,失去祖国的谭国公族后裔就“以国为氏”而姓了谭(见《谭氏家谱序》)。覃姓为谭姓避祸去言字为覃姓(见《万姓统谱》)。

  源流三

  覃(tán)姓本作谭姓。出周文王第16子原伯之后。原伯封国,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春秋时灭于郑,后属晋。原伯毛为周大夫,周襄王时食邑于谭(今河南温县东平皋村),称谭伯,其后以谭为氏;后省为覃(tán)姓。

  源流四

  覃(Xín)为土家族姓氏之一。出于三国时賨人的一支五溪蛮,本姓瞫(Shěn)氏。三国时蜀将覃(Tán)万传,祖籍南郑(今属陕西)。蜀汉建兴三年(225)随诸葛亮南征,以功受封武陵君,镇抚五溪,即今黔东、鄂南、湘西交界处。公元263年蜀后主降魏,覃(Tán)万传落籍五溪,子孙融入五溪蛮,覃(Tán)姓改读Xún ,俗读Xín。南北朝时梁东宁州(今广西罗城)刺史覃(Tán)元先,南郑(今属陕西省)人。梁武帝天监五年(506),率南郑覃(Tán)氏子弟军大败东魏军,加封云麾将军。太清二年(548),侯景反,元先偕同萧雲率师征讨。次年侯景陷梁都,武帝死,覃(Tán)元先率军回东宁,不久去世。其后人与所部军士散居各地,一部分融入五溪蛮,覃(Tán)姓也改读Xún(俗读Xín)。

  源流五

  覃(Shěn)

  湘西地区、鄂西清江流域土家族覃姓多读此音。本汉代巴郡南郡蛮五姓之瞫(Shěn)姓。

  源流六

  覃(Qín)姓为壮族5大姓(韦、覃、廖、蓝、谭)之一。主要分布于广西北部与中部地区。广东、云南、贵州壮族亦多此姓。望出南海郡。有南海堂、忠孝堂等堂号。

  壮族覃(Qín)姓有3个主要来源:

  ①出于土家族先民的一支溇中蛮覃(Xín)氏。覃儿健,祖籍雍县(治今陕西凤翔县城关镇南),后融入武陵溇中蛮。西汉建初三年(78年)率众起义,反抗官府。次年战死。家族与余部南迁,进入今广西北部九万大山,分居今三江、融安、融水、阳朔、永福、鹿寨、柳州、宜州等地,子孙融入壮族先民西原族。

  ②梁东宁州刺史覃(Tán)元先,南郑(今属陕西省)人。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率南郑覃(Tán)氏子弟军大败东魏军,加封云麾将军。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反,元先偕同萧雲率师征讨;次年侯景陷梁都,武帝死,元先率军回东宁,不久去世。其后人与所部军士散居各地,与当地壮族先民融合,覃(Tán)姓也改读(Qín)。

  ③明末红巾军首领谭三耀,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后为朱元璋收编。明洪武元年(1368),奉命南征追击元军残军,至广西宾州(今宾阳)。战事平息后驻防当地,官兵无所事事,觉久滞军旅前途渺茫,与同僚韩天珍、谟辉烈3人密议另谋别途。3人趁夜巡弃官逸逃至庆远府宜山,改名换姓,谭三耀改姓名覃怀满。时东兰魏文、魏武兄弟争夺土司承袭权,殃及四邻各县,庆远知府募兵征讨,3人应募,后以功授职,覃怀满授东兰州巡检司土巡检。子孙融入壮族,分散今广西东兰、宾阳、邕宁、巴马、凤山、都安、武鸣、马山、上林、河池、环江、田阳、田东、白色、西林、荔波、文山、马关等地及越南同登、凉山、高平等地,为壮族覃(Qín )姓主要一支。

  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背陇瑶)、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也有覃姓。苗族覃姓,分布于贵州普定、务川等地;布依族覃姓,分布于贵州三都、独山、荔波等地;侗族覃姓,分布于广西三江,贵州天柱、三穗,湖南新晃等地;瑶族覃姓,分布于湖南邵阳(市),广西东兰、巴马、凌云,贵州荔波等地;仡佬族覃姓,分布于贵州石阡等;仫佬族覃姓,分布于广西罗城、融水等地;毛南族覃姓,分布于广西南宁、环江、东兰等地。

  也有一部分壮族融入汉族,分布于广西罗城、桂平等地。

  源流六

  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复姓皇覃氏所简改。据《姓氏考略》载,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

  源流七

  以职业命姓。

  覃的本义为有塞盖的酿酒坛或者盛酒陶坛,因为酿酒的原理和久盛酒的缘故,就会长久发出酒味醇厚的香气。所以,覃字的引申由“长”为“深入”之义,如“覃思”一词有深入思考的意思。覃人与酿酒和储藏酒的坛子的制造有关,覃人不但能酿酒,而且知道使用何种形状的陶器作为酒具,能获得质地醇厚香甜的美酒。久而久之,形成了覃氏族,以此职业为氏族原始图腾,并且命名氏族,创制族徽,出现覃姓。

【迁徙分布】

  迁徙

  覃氏经历了几千年来的频繁迁徙,总的流向和趋势可概括为:北南东西,即自北向南,先东后西。根据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谱记载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黄河流域的几次迁徙之外,还有八次较大的迁徙。从覃怀地到会稽郡覃怀地,是大禹治水的“指挥部”,也是治黄最早取得成效的地方。夏禹治水,从冀州出发巡视,冀州治理工作从壶口开始,然后再治理梁山和岐山。覃怀的治理由于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效。伯益带领覃怀人随禹到浚县安营扎寨,治理黄河,后又跟随禹到各地治水。现在距大任山10公里的屯子乡席营村,还聚居着800多人的覃氏后裔。大任山明代古碑上,还刻着覃氏先祖“席营村覃滚”的名字。接着大禹带领大家继续治理黄河下游的水患,施工最多的地方是兖州(今山东省境内),再到徐州 (今江苏省境内),到安徽涂山,经过疏导,引黄河流入渤海。大禹最后到达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并在会稽去世。大禹和他的助手包括覃怀人在内的民众辗转从北到南,到达会稽。为了纪念祖先伯益,覃怀人把会稽作为覃氏的堂号。至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下南、水源、洛阳、温平等乡,河池市的冲蒙屯等覃氏支系都以“会稽郡”作为覃氏堂号。

  从湖南武陵南迁

  覃儿健是目前所见历史记载的第一位覃氏历史人物。据《后汉书·西蛮西南夷传》、《湖南通志》、《中国覃氏源流世系考》等记载,覃儿健(前4年一80年),武陵(今湖南省张家界市)人,祖籍雍(今陕西),望出关中。其父受封武威镇夷将军,于汉平帝三年(3年),领兵助武陵太守征剿有功,驻守沣水流域溇中、充中及零阳等地,当时正值王莽推行新政,他组织民众合力抵抗新政,被推举为精夫(即统帅)。覃儿健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学文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长大成人后得到大家的信任。父亲去世后,覃儿健继而成为领导当地民众的统帅,威镇武陵地区。汉章帝建初三年 (78年),武陵溇中地区民众拥覃儿健反抗官府增加税赋,先后攻下零阳、作唐(今湖南省安乡县境内)等地。次年,汉王朝调荆州 (今湖北省境)等七郡及汝南颍州(今河南省境)的囚徒5000多人前来征剿,覃儿健战死,民众失去主帅,溃不成军,纷纷逃往深山野谷。覃儿健后裔为逃避官军搜索,免遭灭族之祸,大举南迁,进入今广西北部的九万大山,分居于今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及阳朔、永福、鹿寨、柳州、宜州等市、县;现在这些地方覃姓人口较多,与覃儿健后裔的南迁有很大关系。民国《宜山县志》中就有有关覃儿健的记载。

  覃万传从陕西入川

  覃万传 三国时人,祖籍陕西南郑,曾任蜀汉胖舸郡太守马忠的总兵。蜀汉建兴三年(225年)随诸葛亮南征有功,经马忠推荐受封武陵君,镇抚五溪(五溪为雄溪、满溪、西溪、抚溪、辰溪),即今黔东、鄂南、湘西交界一带。三国时魏景元四年 (263年),魏伐蜀汉,汉后主降魏,万传无法返祖籍,落籍五溪。其后人一部分自贵州思南、镇远、榕江等地南下广西,现在贵州东部各县(自治县)及广西融安、融水、环江、宜州等各县(自治县、市)的覃氏,有的是覃万传宗支的后裔;另一部分留居原地,成为湖南武陵地区覃氏的主力。湖南溆浦县覃行璋、祁阳县覃季以及邵阳、武罔等县覃氏中,也有覃万传的后裔。

  覃元先入桂

  覃元先(生卒年不详) 南北朝南梁时东宁州(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刺史。关于他的籍贯有两种说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说是“南海人”。台湾《覃考》说是陕西南郑人,生于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原名覃彦。该书还评论道:“覃元先,《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有其传说,内容充满了传奇色彩,也有些是穿凿附会的几乎神话,现据人、时、地三因素,从史书中吸取其片断资料,予以联串叙述,使其完整与真实。”这里我们把上述两书的记载采取诸说并存的办法,转述如下,供后人研究。

  《中国人名大辞典》说,元先“善骑射,多力,齐末反者四起,元先募兵卫乡里。……武帝召见,谓曰,公当立勋业,书彝常,奈何无名字,元先遂改今名,拜东宁州刺史,累著战功,加云麾将军,侯景反,元先与萧云讨伐,擒斩贼将,所向无前。卒于军”。台湾《覃考》说,武帝召见问名时,元先因名“彦”字和萧衍的“衍”字近音,怕犯讳而不说,后来皇帝给他起名“元先”,元先就高兴地接受了。元先任刺史后,回陕西老家带领覃家子弟兵随武帝作战,英勇果敢,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大败东魏于钟离(今安徽省五河县)

  分布

  先秦时期,覃姓活动于河南地区,主力也由北方移入了南方。历经秦、汉、晋、南北朝,覃姓已经繁衍到各地。

  宋朝时覃姓已是广西的著名大姓,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 宋朝时期,覃姓大约有8千人,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

  明朝时期,覃姓大约有4万8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广西仍为覃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覃姓总人口的6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山西、湖南、贵州、四川、湖北。宋、元、明期间,覃姓的分布总格局仍是以广西为中心形成覃姓聚集区。

  当代汉族覃姓的人口约260万,为全国第91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8%。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覃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其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覃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大约占全国覃姓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贵州、湖南、四川、广东四省,大约又占全国覃姓总人口的29%。全国重新形成了以广西为中心、向外散布的覃姓分布区。

  覃姓在人群中分布在广西、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南、 广东西部、海南北段、福建南端,覃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2%以上,中心地区高达4.8%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8.4%,居住了大约71%的覃姓人群。在广东东部、海南大部、福建中部、湖南东北、赣鄂渝川大部、贵州西北段、云南中部、陕甘南部,覃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3%一0.5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居住了大约23%的覃姓人群。

  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中也有一些覃氏居民。海外覃氏主要是从广西、广东地区出境的。这些华侨漂洋过海留居海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而大量出走并留居海外的则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广西华侨人口仅次于广东、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广西又是覃氏聚居最多的省区,据所掌握的资料,海外覃氏,以祖籍为广西者居多。以容县为例,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人口59万,其中覃氏3万,占5%强。1979年出版的台湾《广西文献》第3期说,马来西亚有广西籍华侨华人50万,其中容县籍20万,在容县籍华侨中,覃氏约2000人。

  具体分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自治区87个县、市都有覃氏分布。根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广西通志稿·氏族卷》记载,宋代,桂林市(今桂林市区)有覃氏50户以上,今属桂林市的临桂县有覃氏30户以上,修仁县(今荔浦县境)有2805人,阳朔县有174个姓,其中覃氏人口排第9位。随着历史发展,时代变迁,形成了覃氏相对聚居桂西、桂中、桂东的局面。据1998年统计,覃氏人口较多的县有东兰、环江、河池、南丹、罗城、宜州、巴马、武鸣、上林、融水、三江、柳江、柳城、象州、武宣、来宾、桂平、贵港、平南、藤县、靖西、田林、昭平、邕宁、横县、容县、合浦、灵山、宾阳、南宁市等。其中贵港10万人,田林县4.1万人,昭平县4万人,武鸣县1.8万人,邕宁县2万人,容县3万人,横县4万人,宾阳县5万人,上林县6万人,南宁市郊区1.46万人,在全郊区294个姓中占第19位。博白县有3万人,兴业县有2.5万人。

  湖南省

  覃氏人口较多的市、县有:怀化市4.15万人,张家界市9.14万人,石门县9.85万人,邵阳市8.2万人,常德市2.86万人,永顺县2.42万人,沅陵县1.95万人,桃源县1.92万人,龙山县9.25万人,泸溪县7.85万人,汉寿县7万人,凤凰县0.5万人,澧县0.45万人,临澧县0.31万人,麻阳县838人,永川县0.5万人。其他散居的县、市有:辰溪县、江永县、会同县、湘阴县、芷江县、桃江县、长沙市、韶山市、零陵县、慈利县、南县、黔阳县、新晃县等。

  湖北省

  覃氏人口较多的有公安县,1.25万多人。其余人口分布较少的县、市有:石门县、松滋市、长阳县、五峰县、巴东县、麻城市、鹤峰县、宣恩县、赤壁市、建始县、利川市、广水市、襄阳市、崇阳县、天门市、远安县、当阳市、恩施州、利丰县、武汉市、夷陵区、来凤县、咸丰县、枝江市。

  四川省

  覃氏分布的市、县:永川县、奉节县、云阳县、巫溪县、大足县、盂县、巫山县、重庆市区、安岳县、郫县、合川县、彭水县、巴县、达县、渠县、巴州区、平昌县、梓潼县、射洪县、靖县。其中安岳县约2万人,大足县的万古、国梁、回龙、龙水(大围)、石马、三驱、珠溪、邮亭、中敖、元通、龙水(尤西)等10个乡镇都有覃氏聚居的村落。

  山西省

  覃氏分布的地、市、县:吕梁地区、太原市、大同市、临汾地区、阳泉市、长治市、忻州地区、运城地区、晋中地区、雁北地区、晋城市、朔州市、盂县、平定县、洪洞县。其中人数较多的有吕梁地区893人(其中交城县874人),太原市504人,平定县100人。

  河南省

  覃氏分布的地、市、县有:浚县、鹤壁市、驻马店市、焦作市、栾川县、虞城县、宜阳县、汲县等。其中浚县屯子乡席营村850人,元上村95人,白寺村27人。

  广东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肇庆市、茂名市、清远市、云浮市、高要市、四会市、鹤山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德庆县、罗定市、高州市、信宜县。据1997年出版的《茂名市志》记载,茂名市覃氏,1946年为7156人,1953年8126人,1964年9323人,1976年10939人,1988年12630人。

  海南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儋县、乐会县和东方县。

  云南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县、富宁县、广南县、马关县以及大理市、鹤庆县。

  贵州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玉屏县、石阡县、沿河县、兴义市、册亨县、荔波县、德江县、桐梓县等。

【郡望堂号】

  郡望

  会稽郡:秦置会稽郡,治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包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更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吴郡、会稽郡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台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

  南海郡:秦置南海郡,治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赵陀据其地建南越。汉武时再置。隋唐有广州(隋为番州)南海郡。

  弘农郡:①汉置弘农郡,现在河南省内乡、宜阳县以西,黄河、华山以南,陕西省柞水县以东地区,治弘农县。②弘农县,汉置。为弘农郡治,元至元八年(1271年)废。故城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北。

  齐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国,于其故地分置齐郡、琅邪郡。齐郡是秦统一六国施行郡县制后设置的一个郡。

  堂号

  义勇第:广东省南海、阳春等地覃元先后裔堂号。覃元先公是广东省南海县人,任东宁洲(今广西罗城县)刺史,战功卓著,南梁朝武帝钦赐谥号“义勇将军”,为纪念先祖德业,后人便以“义勇第”为堂号。

  平陵堂:四川省大足、万古覃氏堂号。该支族认为,覃氏源自古谭国,谭国位于山东省平陵之南,被齐恒公灭国后,才去“言”改“覃”。历史有平陵县曾五次兴废:1. 春秋晋国设置平陵郡,治所在今山西文水县东北武陵村,战国时赵国改名大陵县。2. 西汉昭帝时候,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三国魏国改为始平县。3. 西晋改为平陵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重新设置,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改为金节县。4. 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设置,治所在今江苏漂阳县西北。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废。 5.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置,治所在今湖北省均县西北。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废。

  有竺(有竹)堂:覃氏为古炎帝神农氏后裔,称有竺氏,其子孙称有竺堂可能即源于此,广西容县覃莫(英)公后裔,部分为齐郡堂,部分为有竺堂,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又据《姓簨》记载:“竹,姓也,至汉枞阳候竹晏改为竺。”这是因为竹晏尊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生于商朝末期,死于周朝初期)为二贤,故在“竹”下加“二”而成“竺”字。

  南海堂:四川大足、万古及广西罗城、广东肇庆等地覃氏堂号。这些地方的覃氏,大多是覃原先的后裔。覃元先是南梁时期广东南海县人,受封南梁东宁州刺史,后梁武帝加封为云麾将军。元先声名显赫,生地也随之出名,故后人以南海郡为堂号。

  余庆堂:广西武宣县二塘乡大琳龙秀村等地堂号,广西宾阳县新宾北街覃姓和广西柳江县部分覃姓也是以此为堂号。“余庆”是民间传统吉语,旧指先代的余泽和福荫。《易 坤 文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对先祖德业的纪念,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经国世第:湖北省宣恩县覃氏堂号,此堂号始见刻于明代施州卫世袭宣抚司城门。湖北宣恩县水田坝今仍存覃普绪的施州卫世袭宣抚司遗址,城门有石碑,上刻:“思我覃氏普绪流裔佑梁仕唐代传奇勋;施州一卫宣抚使司分征护守遂世家焉。”城门上楣额刻:“经国世第”,两旁还有诗联:“南梁勇武无双士,经国文章第一家。北国文章经国策。南梁勇武定邦才。思我覃氏普绪流,分征守护遂世家。佑梁仕唐代传奇勋,施州卫宣抚使司。”这些都是对祧祖覃元先的赞颂之词。

  裕经堂:广西武宣县二塘乡大琳古寨村覃才答支族的堂号,始祖于明朝从湖南迁居来的。裕经堂祖堂对联:“裕后光前业,经文纬武风”。这可能是覃普绪湖北施州卫世袭宣抚司的“光裕堂”同源。

  光裕堂:这是明代覃普绪湖北施州卫世袭,宣抚司的堂号,也是湘西覃氏的堂号。“光裕堂”三字是明朝武宗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华阳王朱墨庵为覃氏宗祠永贞楼所题,并制成木匾。朱墨庵还为永贞楼题画堂春词一首,其词曰:“春风细聊令飞霜,干戈洗净边疆,华堂新舻炴文章,山水争光,画堂晓凝甘露,珠帘绿卷垂扬,光前裕后积长庆,忠义流芳。”由此可知,“光裕”二字即“光前裕后”的缩写。覃添顺之后裔及其合族归宗之覃氏,皆用光裕堂。人口约十五万(射洪宗谱2005年记),主要分布在湖南石门、永定、慈利、桑植、永顺、常德、桃源、阮陵、龙山和湖北松滋等地。覃添顺五世孙覃彦璞落籍永定三潭坪,后建宗祠于永定县城土门巷,亦称光裕堂,人口约三万余。

  河内堂:这是全国各地覃氏普遍使用的堂号。河内即古覃怀,在今河南省武陟(zhi)、沁阳一带。覃氏肇起于覃怀,而覃怀又因古覃怀地名而得。各地覃氏,大多认为河内(覃怀)是覃氏的肇基—覃氏最早的发祥地,故以“河内”为堂号。至于河内郡,是在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县(今河南沁阳县)。隋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大业初恢复设置。唐朝武德初初改为怀州,天宝初复改为河内郡,乾元初改为怀州。

  齐郡堂: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覃氏及谭氏堂号,其中包括广西东兰等地谭三耀——覃怀覃满公后裔,广西容县等地覃雄——覃英(莫)公后裔,广西象州县马坪乡覃煖后裔,广西来宾县城厢甫田村覃氏均以齐郡为堂号,齐郡即今山东章丘县,这是谭国的遗址,曾三次兴废:1西汉改临淄县置,(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临淄镇北)旋改为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复为郡。东汉改为国。十六国时复为郡。隋开皇初废。2隋开业改齐州置,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唐初富为齐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为齐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为齐州。3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置,治所在雁门川(今山东省繁崎县北)北齐废。谭三耀是元时人,祖籍山东,明初徙广西,改名覃怀满,其后裔有覃氏,亦有谭氏均取齐郡为堂号,谭雄公原籍广江州,氏为齐郡,征战有功,后因贻误军机,片身逃出,改名易姓,谭去言为覃姓,生下覃英(莫),因军机调到容州(今广西容县)征战有功,郡封有竺,故其后裔部分为齐郡堂,部分为有竺堂。覃煖公是明朝崇祯年间自湖南衡阳仙姬巷迁居广西象州县西乡里新庆村,其后裔为齐郡堂。

  会稽堂:夏禹治水,从冀州出发巡视,冀州治理工作从壶口开始,然后再治理梁山和岐山。覃怀的治理由于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效。伯益带领覃怀人随禹到浚县安营扎寨,治理黄河,后又跟随禹到各地治水。接着大禹带领大家继续治理黄河下游的水患,施工最多的地方是兖州(今山东省境内),再到徐州(今江苏省境内),到安徽涂山,经过疏导,引黄河流入渤海。大禹最后到达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并在会稽去世。大禹和他的助手包括覃怀人在内的民众辗转从北到南,到达会稽。为了纪念祖先伯益,覃怀人把会稽作为覃氏的堂号。

  弘农堂:广东阳春等地覃氏堂号。弘农为有竹氏覃民在赴谭国之前,曾受周武王遣送到洛邑东都筑城,到公元前997年才到谭国去,居洛邑长达100多年,后人便把洛邑附近的弘农当做自己祖先的发祥地,以弘农郡为堂号。

  离光堂:渔峡口、贺家坪等地区的“离光朗照”、“离光增辉”门匾。覃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1997年全国人口统计,覃氏在全国约900万人,其先祖为山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覃氏散居在全国各地。因此,各地覃氏堂号不一。如:江浙一带覃氏堂号为“郡望”和“务滋堂”等。长阳覃氏可能是从四川、湖南过来的,其堂号有异。据资丘《离光堂•覃氏族谱序》记载:“覃氏之兴,肇于上古皇覃氏,君临天下,在位二百五十载。逸入太白山,又号离光氏,修道成仙。元末兵乱时,覃氏三弟兄从江西南县府举家外出,经宜都到佷山县。数百年来,长阳覃氏后裔将宗祠堂号称为“离光堂”。

  另有瑞佳堂、应天堂、武德堂、百花堂、南梁堂、光裕堂、中州堂、金陵堂、特隆堂等各地堂号。

  字辈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良江丹山班辈:有志天家永庆;修仁志泽流芳。

  湘西覃氏公定统一派行(100字):

  良尚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大,基业照荣昌。

  定邦勋名在,承先盛绩扬。万传敦本序,佑启自联芳。

  忠厚前谟显,诗书宜训详。攀慧才高举,培兰庭满香。

  崇儒昭谦让,造育多熹康。逢原创凉史,饧粒振三纲。

  为孝垂能守,居临循五常。支源流泽久,百代若同堂。

  河南浚县屯子乡席营村覃氏行辈十六字:

  继宪增祥,维念显扬,建道裕焕,景瑞绪昌。1993年农历十二月立。

  四川大足县字辈

  第一轮:安守登之,大廷国正,道德文章,儒宗永绍。

  第二轮:仁厚清明,廉介纯深,宏才达彦,英俊承铭。

  第三轮:乾坤显哲,祥瑞献裕,富贵贤良,伦常辉绪。

  1985年正月全县十七支系代表会提出广东罗定、阳春覃氏班辈

  1、覃胜佑:胜、玄、历、官、代……

  2、覃进大(胜佑第五代后)先进敬应,文益英芳。以伯赞日,至瑞同邦。元昌启国,永庆宗登。家明宪达,继业隆彰。1992年修谱力口字辈:建新开运,乃立基强。培贤兴学,才华耀扬。“先”是以覃元先为上祖。

  广西各地覃氏班辈:谭三耀次子覃真胜子孙

  1991年7月上林《覃氏族谱》记载覃真胜在各地的子孙前五代排班次序:

  象州县:口欢受列

  东兰县:李壁可任

  河池市:包大可国

  宾阳县:智继宗仲

  邕宁县:智继寿勤

  马山县:逢福日文

  武鸣县:逢福日文

  上林县:智继道演智继成陋

  覃真胜公移居马山县兑覃屯后,其子孙排班次序:

  真逢福日文祖大达应恩,鼎懋绩廷子兆裕宏世继

  乃尚高宗德元勋受泽封,立颐展司古业延万载灵

  南宁市郊那洪村:国、能、兆、振、本、朝、恩、邦、藩、佩、贻、尔、永、式、家、云、祁、远、大、嗣、续、延、长、清、廉、正、直、万、世、荣、昌。

  南宁市郊那告村:

  祥、绵、邦、作、晓、赵、喜、风、摊、日、亮、礼、士、运、腾、献、三、曾、显、培、清、丙习、明、振。

  邕宁县苏圩镇仁德村覃氏班辈排字:

  福德玉殿世,南成启永元。

  春至开新景,荣茂树秀长。

  显达通明日,仁义广如天。

  隆安县左谭乡古龙村覃氏班辈排序:喜、庆、贵、世、仲、汝、秉、明、思、仁、善、三、磷、绵、震。

  本村直系班辈:世、学、配、明、永、绍、弘、福、光、志、桂、震、红、平。

  蒙山县黄村镇明觉村覃氏班辈排字:

  钟元成保定,永庆祚宏昌,忠厚传家远,诗书世泽长。

  田林县覃氏班辈排字:

  福应益世盛,绍席正安隆。

  罗城桥头镇仫佬族覃氏班辈排字:

  立志朝文,君忠仕玉。

  容县覃氏新拟派联: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克肇宽宏,丕振芳猷。

  宾阳县覃氏派联:

  发达兴,齐向前。

  公安县覃氏班辈排字:应玉井上水,良土大是之。

  荆州,松滋市覃氏兴隆祠:

  毓联星光现文章兆世祥

  桂平市覃氏宗祠同庆堂班辈排字:

  世尚广邦才如文光显宗

【楹联典故】

  五言通用联

  授九岁太子;

  传各龄儒生。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太子太傅覃吉,宪宗时,在朝中侍太子。太子年九岁,口授四书章句及古今政典。下联典指宋代国子祭酒覃昌,融州人。致仕后闭户讲学,有文集。

  六言通用联

  口授九岁太子;

  家传各龄儒生。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太子太傅覃吉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国子祭酒覃昌事典。(见上《覃姓宗祠五言通用联》联释)

  七言通用联

  宋代彪彪两进士;

  南朝炳炳一将军。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开宝进士、沿边都总管覃光佃及其子景德进士、御史丞覃庆元,父子名重当时。下联典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覃元先,南海人。屡立战功,加封为将军。后卒于军。

  八言通用联及以上

  由西至东,风光俱丽;

  从早及晚,气象咸和。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燕颔格镶嵌覃姓之“覃”字的析字联。

  从政清廉,感德而化;

  为官公正,庄重不阿。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河南知府覃应元,字德芳,嘉靖进士。性简重,入仕二十余年,所至以清操闻,在河南任上,阖境不严而化。官至陕西兵备。下联典指宋代御史中丞覃庆元,景德进士,融州人。庄重不阿,遇事敢言,举朝服其公正。

  幼本岐嶷,无愧监察真御史;

  艺工骑射,果书彝常猛将军。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融州人覃光佃,幼年岐嶷(聪慧),博学能文,开宝年间进士,官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势,京城人称他为真御史。后官武骑尉,知雁州军事,对贪功、懒惰的将士,依法严惩,升任沿边都总管兼劝农使。下联典指南朝梁覃元先。


  【祠堂古迹】

  湖北长阳柿贝中州堂覃氏宗祠

  中州堂覃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3),由振沧、振藻、振绪和振椽诸公领修,后又有振义、振辛公之子其勳主持维修,终成规模。祠堂位于长阳资丘镇柿贝村中心照映岩之上,坐北面南,坐山为巫山之脈,来自重庆市,山麓滨临清江,面山为武陵余支,来自湘省。四周数十里若城围然,龙虎对峙,印笏罗列,堂宇宏丽,山水清奇,十分壮观。面墙高立,正中有宽2米,高3米的垣墙,垣顶双檐,两端翘起,面墙上部左右各有一贴檐,檐下砌成柱及础状,远望俨然是两小亭。中央有“覃氏宗祠”的提名,下面中间镌有一把宝剑,飘带飞扬,东西各绘有一条长龙,相互对称。大门由青石錾磨而成,平整光亮,侧面镌有飞龙,麟爪须角,生动逼真。门框上部呈拱形,两角各刻有一只小虎,作奔走状。大门外两侧各有一大石鼓做拦栏,进大门不远,有一四角花亭,四根粗大木柱,下有包荣图案之石础,屋顶飞檐,中有五彩宝罂,二层上方有藻井,绘有太极图,亭东西有厢房各一间,有走廊与西边大厦连通。距亭北五米,有一道高3.5米,长10米的石坎,正中有长5米的13级台阶。坎上是一处2米宽的平台,东西各有一花坛,东种兰草,西种月季,平台北面两级台阶上建有二楹厅堂。各为三间,两楹之间相距7米,中间是天井,东西各有一小厅,名为“孝思厅”,前楹常做议事或餐用,后楹是祭祀厅,用可撤卸的板壁隔成三间,中间后部砌有一大砖台,上供祖宗牌位,平时有大红幕布张挂,人称“祖宗堂”。堂前半部分设有大长条桌,是祭祀时摆放供品的,正中有一张八仙桌,后有八张八仙大椅,“祖宗堂”前上部挂有各种匾牌,整个大厅显得十分庄重肃穆。所有庭厅的门窗,或雕或镂,玲珑剔透,密檐斗拱,檐牙高啄,姿态优美,金碧辉煌。后楹中厅前,东西各有一条粗约80公分的木柱,漆成红底,上绘金色蟠龙,栩栩如生,十分庄严。

  中州堂覃氏宗祠,曾是长阳西部规模最大最华丽的建筑,每年春秋二祀,十分隆重。人们公认,中州堂祠堂最重礼仪,这是我们覃氏族人的一大光荣,理应继承并光大之。

  五峰采花的覃家大院(覃远照覃长林)

  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西北角,有个名叫后芳的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两条山岭呈合抱之势拥护着百余亩稻米良田,一片托起的岗地像一块龟背,从清道光初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历时共约140年,一直承载着一栋显赫一时、闻名于五峰、鹤峰两县的覃家大院。

  覃家大院是一座背西向东、朝阳而建的特色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壬辰年(即公元1832年)。占地面积约1400平米,自上而下分三个阶次,由四大“天井”分别构成四个四合小院,共三十余间连为一体。全木结构,木扇皆为九柱十一檩,房高约6.6米,楼高近3米,每间阔约30平米。由前往后分前堂、后堂、中堂。前堂是迎宾之所,中堂及侧厢房为家人所居,后堂为喜庆及各项祭祀活动所用。在后堂神龛上还耸立有一块刻有“长发其祥”四个镏金大字的楠木匾额,长约2米,宽约0.8米,厚约10公分,相传,系房主人之孙媳后族在渔关制作后,由八人费时一周抬过来相赠的。在靠南的厢房底层有两间土家吊脚楼,是喂养牲畜的所在。院落正前面的中间,建有院门,俗称“门楼子”,宽2.5米,由十八步石麻条梯阶构成。门高约2.6米,在石梯两边分别嵌刻着四块石匾,沿石级而上,左边是房屋建造主人覃晓谷所作《架屋辩》,洋洋洒洒1350字,右面亦是主人所作《晓谷记》,石刻规格长1.76米,宽0.8米,厚0.133米;再往上的门楼平台的左右两边,分别嵌刻着两块一米见方的匾刻,其左面是《秋圃孟老夫子题赠晓谷》,系五言律诗,右面则是《静中吟》,彰显了覃氏家族厚实的文化底蕴。

  整个大院建筑做工讲究,工艺精良。每柱之下都有1.5米高的石柱将木柱托起,门楹、窗户及楼口看梁均雕梁画栋,各类民间故事雕作栩栩如生。前、中、后堂分别由八级石梯相接,喻步步高升之意。四大“天井”各长约2.6米,宽1.93米,深0.48米,将房面天降之水呈百川贯斗之势容入“丹池”,再由海底阴漏排往院外。院南右厢房前的院外平坝(稻场)均为麻条海底,阶檐两侧立有石狮麒麟等异兽石雕,石凿而成的系马墩排于街沿。整个室内地面均有糯米汤和石灰剁浆而成,结实、光华、耐磨,可与日今水泥地面媲美。在门路石刻《架屋辩》中,覃晓谷先生自述:“三年工竣,数千金融,规模虽不广大,可称容膝,堂构虽不鲜明稍垅舒怀。落成之日,盛友如云”。已足见大院当年在这深山僻壤中的恢宏气势。覃家大院盛及五代约100多年,强盛之时,良田千顷,家财万贯。鹤峰、湾潭都有多处座场为覃氏座场。道光二十七年邑监生覃长新还将西塘河上楠木木桥改建成石拱桥,桥名至今仍为“楠木桥”。

  覃晓谷正派名覃长新,字岱云,一字铭三例赠修职朗生。娶妻陈、万、陈三氏,共生五子一女,顶盛之时,已有良田数百亩,座场若干,大儿文韬字玉峯系清诰授五品奉政大夫,座落楠木桥;大老婆携二儿文权分居前坪覃家台,楠木桥覃家大院落成后,以同样规模在前坪覃家台建设第二座覃家大院,(起建落成年月不详)。二儿文权,字衡峯系五品盐知事衔。娶刘、范、龚、秦、王五妻,王氏,生子章贞,黉门监生,字体乾一字干臣,地方人等尊称“贞老爷”。 “贞老爷”之子遵笃,字厚林,任采花区区长数年,第二座覃家大院也兴旺发达。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地方民团匪头胡元卿势力大涨,巧取横夺,不但窃取了团长、区长位置,还把覃厚林大部田地房产充公。民国二十四年,胡元卿自任校长,在前坪覃家台覃家大院办起了采花第一所采花完全小学。直至解放初,都为采花区小学校址,后学校搬迁,房屋分给民户,现全部拆毁无迹,只有若干青石麻条存在。

  惜文革浩劫岁月,大院难逃厄运。神龛金匾被砸,窗楹门梁的雕刻都被斧劈一尽,门楼石刻被掀翻,大院文化被当成封、资、修和“四旧”抄得一片狼藉。土改被分进去住的12个农户,亦在近30年里先后扩居,已将原来的大院撤改得面貌全非,除原后堂还有两间残存的房屋外,惟有一条约两米高的由石麻条砌成的石坎,还刀切斧剁般的挺立在那,半个古老的“丹池”却在新砌住房的墙角下呻吟。

  附:晓谷记

  自神禹疏凿之后,虽历代有治乱而兴图且日广,我朝成乎日久,凡名山大川钟灵毓秀者,历历不能梅举。盖名因实称,地亦以名贵耳,故闻胜母则曾子不入遇朝哥,则墨翟迥车以及金谷积金,卧龙有龙,名之所从来者远矣,岂一朝一夕之故乎?如吾所居之乡,其名已屡经更易,尝闻诸遗老曰,先哲垦辟斯土之初,秽草蔓滋,古木叶杂,禽兽繁多,居民鲜少,缘名之曰后荒。余及弱冠闻而鄙之,遂更为后芳。自是风俗淳厚,百物芳菲,乡人皆欣欣然,幸其更名而致也,泊乎荒秽尽除,草木俱茂,奇花吐艳,绿竹成荫,冈峦盘绕,林壑空旷,信乎天地之生成,日月之造临。

  圣王之德化宇宙间,固无一物不在春风夏雨中也。谁谓膏腴胜地,独禀化育之灵,而荒凉硗壤,不沐薰陶之德哉?既知气化形生,须识名随实转,始而暴莽者曰后荒,继而淳美者曰后芳,今则淳者不至,复薄美者无弗尽善,昭乎不容掩也,名之曰晓谷可乎?夫晓者光明无翳,无音而不晓也,且乐其地僻事简,偕我同人,时而观山,时而听泉,饥食渴饮,梦寐间自适不惊不喜,幽炯洞达,谓非斯谷之助兴,或曰晓者小也,尽然乐其诞而自小也,当群雄角逐之际,称王称伯,据以为险阻区区,则夷夏一家,王化所及,农人有耕耘收获之乐,士子无矜绔浮诈之习,吾也疏懒性成,碌碌之暇,诵九思忆王乘,效孺子之歌,法义皇之卧而已。至于代天工策治乱,听之朝廷显门庭、光闾里以待后裔,我何敢与焉?其小之也亦宜。

  太原鹤亭三槐氏笔

  龙飞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秋八月

  覃晓谷稿

  肇庆覃恭祺公系祠堂

  祎字恭祺,原居系广西柳州府罗城镇乐登桥人,祖父覃伟南是南方远祖,曾在朝中任官,后南迁,父亲覃元光曾在南海县沙头镇谋生。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以进士任广东肇庆府“路判事”(又称宋郡伯),任职期间落在广东省肇庆市黄岗镇河旁村定居,河旁村覃氏从此开正焉。慈母黎氏老太夫人随赴肇,太祖惠政及民,政绩卓著,民皆感戴。太祖卒于任,与原配赵氏太夫人葬于范罗洲(土名笋壳湖,又称浦水蛤,即公元1983年农历癸亥年建肇庆教育学旁)覃门黎氏老太夫人墓迁太祖墓北侧。范罗洲征作他用,于2007年4月11日(农历丁亥年二月二十四日)迁太祖,覃门赵氏太夫人、覃门黎氏老太夫人墓一同。

  【典故轶事】

  1:神翁点津

  覃氏与谭氏,在今山东古谭国有共姓314年(公元前997─公元前683年)的历史。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一举灭谭,谭国子民一片混乱。

  以谭为氏的所有人民,不愿做齐国的奴隶,便相携逃亡。但四顾茫茫,强邻环伺,追兵在即,逃向何处?

  在这危难之时,遇上一老道指点迷津,道出四句偈语:“早往西行,谨记勿言,日落西方,及早回家”。经过大家反复研究领悟,“早往西行”是指该逃亡的方向是西方,西、早二字相叠又正是覃字,谭字去言也是覃字,这正好又阐释了“谨记勿言”的意思。大家猜测,“日落西方,及早还家”,是指要等齐桓公死后,才能回到山东谭地老家。于是这批以谭为氏的有竹氏庶民,便立即由谭去言,改称姓覃,扶老携幼,风餐露宿,艰苦跋涉,直往西行,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到达有褒(今陕西汉中南郑县)。

  来到有褒,覃氏先民有竹氏在300年前被驱赶所建的华丽祗宫变成废墟,幸好那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生存,覃氏庶民就决定在那里生活下来。覃氏在南郑经过几百年的艰苦开发和稳定发展,在汉朝时已蔚成旺族。

  这正是:神翁点津流传千古佳话,覃氏一脉终续万代血缘。

  2:百华堂的传说

  “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又名百花树),普舍者,华语风流也。

  昔覃氏祖先于东门关(今宣恩县南部)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白花。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倍增风采,他姓往歌,花不复落”(文载《湖北通志》)。覃氏祖先因感其灵异而钟于覃氏,乃建祖祠于其后,定堂号为“百华堂”。对树也特别加以保护,根部培土施肥,四周围以石栏,命守祠人细心看管。

  自覃氏子孙发展到荆南、湘西与桂北后,此树却不按时开花了,必待外出子孙返乡祭祖之年,才满树花发。更为奇特的是,每当子孙祭拜时,叩头一次,花即自落一朵。如祭拜的人多,叩头也多,花也自落满地。据历代口耳相传:此树高数丈,树干巨大,约四人合围,枝叶繁茂,四时常绿,亭亭如巨盖,花期甚长,自春末至秋尽,始全凋谢。此树存活数百年,至覃氏各土司改土归流之际,才枯萎而死。

【家训格言】

  前明崇祯之瀛公训诫序

  政教至我朝善美俱尽,盖高皇帝睿智神明,拔千古帝王之萃,故其垂训列戒,以治我万姓者,真沁人心髓矣,而列圣递兴,代相焕发,圣谟洋洋,耀若星日,被服之者,鲜不为尧舜之民。而吾族独僻处要荒,沐圣德极深,而聆圣教或浅,瀛也不德,每清夜之时,屋漏之地,兢兢然国宪是遵,而犹过恶宏多,不免于愧。痛思日月逝矣,既不能措之实践以善吾身,又不能寄之空言以贻后嗣,罪不更巨乎?故乾乾惕若,伏思圣谟,译以迩言,用昭训诫,以为尔后世指南。倘念瀛一片苦心,而不至刍狗视之,则庶乎身为令民,上不负圣天子覆载之德,下不孤祖若宗生成之意,长游熙皥之天,世享乐利之福,吾死骨亦不毁矣,拭目俟之。

  瀛公题训词十章

  耕 训

  一训尔耕,不耕何食?相天之道,因地之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播秋种,时哉勿失。父母仰事,妻子俯畜。八口无饥,其乐何极!

  读 训

  一训尔读,不读何立?尽性至命,变化气质。达可为相,穷亦能师。神游千古,功徹三余。富贵福禄,鲜不由此!

  勤 训

  一训尔勤,不勤何为?耕而不勤,悬罄空虚。读而不勤,枉度朝夕。毋怠尔心,毋荒尔事。小大兢兢,夙兴夜寐。事无难大,一勤能济。

  俭 训

  一训尔俭,不俭何继?量入为出,审机相势。勿以目前,忘其远虑。勿以稔年,忘其凶岁。鄙吝固非,奢侈踰义。

  艺 训

  无田可耕,无书可读。计安出哉?惟艺是图。造艺贵精,用艺贵熟。矢函宜择,巫匠宜卜。取艺须端,勿伤仁术。

  孝 训

  哀哀父母,生我鞠劳。念兹怙恃,中心是悼。缘分殚精,因时尽道。于此克完,百行臻妙。旦气清明,于焉思孝。

  弟 训

  兄弟同气,何为胡越。同气胡越,外辱由得。肫肫其心,怡怡其色。遇或不良,化之以德。何怒可宿,何怨可结?慎无岐心,妇言中隔。

  廉 训

  惟此贪昧,吾性之贼。一介不严,漫分舜跖。寡欲养心,洁身崇德。毋为鲁虏,当希圣哲。贤哉夷齐,西山一蕨。

  敬 训

  敬尔中心,勿僻勿倾。敬尔威仪,勿邪勿淫。敬尔执事,勿怠勿轻。捧盈举玉,如履薄冰。凡百君子,敬以修身。

  和 训

  时和则顺,家和则兴。与物毋戾,与世毋争。乐尔妻子,翕尔弟昆。以及亲友,以及乡邻。勿党勿流,自守宜贞。

  瀛公戒词五章

  戒 盗

  人生诸恶,惟盗为最。寇贼劫掠,始于穿窬。大则灭宗,小则陷罪。恶及当身,遗嗅后世。叮咛戒尔,夙夜惟惧。

  戒 淫

  维此淫奔,丛村为深。既丧其家,复灭其身。百志以怠,百功无成。以道制欲,以礼制心。叮咛戒尔,夙夜惟兢。

  戒 凶

  每见凶人,忘身及亲。发言如狂,举事如横。白刃可蹈,桎梏可轻。及陷乎罪,沟壑自经。叮咛戒尔,夙夜惟寅。

  戒 赌

  前赌必失,后赌旋生。妻孥虽鬻,犹将于身。既废德业,亦坠声闻。淫邪以起,凶盗以生。叮咛戒尔,夙夜惟钦。

  戒 讼

  讼必求胜,求胜必毒。此以毒往,彼以毒复。相报无已,不贫不止。片戈其仁义,丧其廉耻。纵有所得,不偿所失。叮咛戒尔,夙夜惟戚。

  戒忤逆

  鸱枭獍猊,人所共愤。人而禽兽,其恶更甚。乌鸦羔羊,人所共称。禽兽不如,何以为人。一戒一法,速从速改。否则忤逆,骂名千载。

  戒悍妒

  泼悍嫉妒,妇女大病。悍与陷连,妒与毒近。祸坐于夫,殃及于后。噬脐已迟,伊谁之咎?贤哉淑哉!穋木螽斯。不悍不妒,百世为师。

  湖南鼇公宗支族规家训

  敬念祖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抚幼小。

  兄弟团结,夫妻恩爱,热爱家庭,和睦邻里。

  遵守法规,端正品行,不嫖不赌,远离毒品。

  不贪钱财,不图虚名,扎实做事,老实做人。

  诚实守信,正直侠义,积极乐观,敬业进取。

  乐善好施,广积善缘,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严以律己,宽从待人,勤劳致富,勤俭持家。

  树立榜样,垂范子孙。

  广西覃英公宗支十大族训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二、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不做违法的事。

  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个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关心集体,关心公益事业,关心国家大事。

  五、讲文明、讲礼貌、和邻睦族,团结友爱,互敬互让,互相尊重。

  六、尊老爱幼,敬老、爱老、养老,不论远近伯叔兄弟姐妹来往,大家相敬如宾。

  七、富贵不能淫,贫穷不可欺,老弱不能侮。

  八、当了官或发了财,要思祖、思宗、思父母、思戚友。

  九、不贪花好色,不贪新弃旧。

  十、要有十足志气勤奋读书,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现代文化,能攀登科学高峰的劳动者。

  广西桂西覃氏族规

  一、既覃氏,用字辈。同敬祖,以辈呼。正业堂,太祖传。

  二、族三代,不通婚。亲和顺,端品行。安本分,勿伦丧。

  三、勤读书,达礼仪。太祖模,裔孙承。父戒子,兄勉弟。

  四、孝父母,爱兄弟。和乡邻,勤本业。诚实善,贤惠夸。

  五、合祭祖,不断根。 立祖碑,繁子孙。持族谱,传万代。

  六、东西利,祭福佑。六年一,大典祭。有钱出,有力使。

  七、无故避,族不帮。族有难,亲相扶。发财官,知图报。

  八、挖掘墓、葬前后、毁树碑,犯族规,歉覃家,负法律。

  九、不偷抢、不欺贪、不赌嫖,不犯法,促安康,万事兴。

  十、非诚亡,敌自毁。忠孝义,受拥戴。立宗会,家族旺。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