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姓图腾(利氏图腾)
利姓是中华姓氏之一。始祖李利贞为楚国老子的祖先,后人为纪念他,取利字为姓,是利姓的主要渊源,其它渊源还有出自芈姓,来源于封地;出自姬姓,也来源于封地;出自北魏鲜卑族有叱利氏所改。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一带,历史名人有西汉名丞利仓、汉代武将利几、宋朝学者利元吉、当代大学教授利卓燊、伟伦基金会主席利国伟等。利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六十四位,现今人口约十四万,排在第三百七十位。
【释义】利,本义是锋利。甲骨文的利字像犁刚出土的形,可见“利”是“犁”之初文,利,阴阳相和,各得其宜。有和之义,引申有利落、迅猛、顺利、富饶等义。
【得姓始祖】
利贞:利氏的出处,跟人多族大的李氏及理氏,不但读音极为相似,而且追溯起来,三姓还同出一源,可以说是兄弟。原来李氏的出处,根据《元和姓纂》的考证是:“颛顼高阳氏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为尧下官,子孙因姓理氏,裔孙理征,得罪于纠,其子利贞逃难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命,因变李氏。”本文所讨论的利氏,根据《路氏》的记载,则是“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老子,姓李名耳,是距今二三千年前一位影响中国学术思想既深且远的不朽哲学家,他的祖先叫利贞,而依照上述《路史》的记载,利贞的后裔之中也有人以李为姓。如此看来,利李二氏是系出同源。利氏家族于上古时期,一直都是以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所以,河南应是利氏的发祥之地和老家所在地。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县东北)。故利氏后人奉利贞为利姓的得姓始祖。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高阳氏,出自春秋时期楚国的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的考证是:“颛顼高阳氏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为尧下官,子孙因姓理氏。裔孙理征,得罪于子绉,其子利贞逃难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命,因变李氏。”即上古商王朝时期,有位王族子弟叫理征,幼儿时期,为了逃避商纣王的迫害,母亲抱着他逃亡,路途上又饥又饿,经过一棵李子树下,以李子充饥,后来母亲就为其改姓为李,叫李利贞,成为李氏鼻祖。
但据史籍《路氏》的记载,利氏是“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李利贞的第十一世孙李聃(李耳),就是老子。
老子是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被后人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迄今为止一直在意识形态上深刻影响着全世界的历史人物。
在老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为纪念远祖李利贞,取利字为氏,称利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利氏与李氏、理氏同宗同源,其利氏是在老子李聃的后代中形成的,因此利氏族人大多尊奉李利贞、老子李聃为得姓始祖。
该支利氏正确读音仍作lǐ(ㄌㄧˇ),今音读作lì(ㄌㄧˋ)亦可。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楚国王族公子西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楚平王芈居(熊弃疾,公元前528~前515年在位)生有二子,长子西为庶出,次子壬为嫡嗣。
周敬王姬丐五年(公元前515年)楚平王逝世,令尹子常入朝主持商议楚王继位之事,大家都认为公子壬智弱,不如其兄公子西才德兼备,善治国事,因此都推荐立子西为楚王。但子西決心谦让,推辞不接受。因此,只好以公子壬即位,是为楚昭王熊壬(芈轸,公元前515~前489年在位)。
当时楚国举国欢庆,民众都赞扬公子西贤良。楚昭王即位后即赐兄长公子西食采于利邑(今河南沁阳),封以利氏。从此大家尊公子西为该支利氏的得姓始祖,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利氏正确读音作lì(ㄌㄧˋ)。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食采于利邑(今湖北随州),其后裔子孙以先祖食邑名称为姓氏,称利孙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利氏、孙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利氏正确读音作lì(ㄌㄧˋ)。
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利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拓拔部中有叱利氏部落,
叱利氏,亦称叱李氏、叱列氏、叱黎氏、叱伏列氏,即中国北方古高车族十二姓之中的泣伏利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叱利氏后改为利氏”。实际上,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后大举推进的汉化改革过程中,叱利氏在汉化时先改为汉字单姓利氏,后另有族人改为李氏,其实是同宗同源。
该支利氏正确读音作lì(ㄌㄧˋ)。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时期官吏利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秦朝时期,秦始皇设置有利氏一官位,亦称栗氏、历氏,专职负责监造金属器具,其中负责冶炼浇铸的工官专称“窏氏”,负责兵器制造的工官则专称“利氏”,负责民用器物制造的则专称“栗氏”。
到了宋、金、元时期,人们管负责兵器制造的工部官吏称作利器署令、利器署丞,隶属于军器监院管辖。
在利氏、栗氏、历氏、窏氏、利器署令、利器署丞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利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利氏正确读音作lì(ㄌㄧˋ)。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金、元时期官吏利通监,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利通监,亦称利用监、利用院,是金国时期设置的一种官位,金国称“利通监”,元朝称“利通院”。
在金国时期,利通监专职掌管铸币场,最高行政长官称利用卿,下属有利通太监、利通少监、利通副监、利通监丞、利通给事等官吏,由于在金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78年),金国政府在曲阳立监铸币,因此在当时宋朝史书中又称其为“曲阳钱监”,官秩为从三品,即今副部长级,职能如同中央银行造币局。
金国灭亡后,元朝政府承袭了这种官制,在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忽必烈改“资用库署”为“利用监”。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改利用监为利用院,不久又恢复原称,下辖资用库、怯钱局、熟皮局、软皮局、斜皮局、貂鼠局提举司、染局等机构,权势颇大。
在利通太监、利通少监、利通副监、利通监丞、利通给事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其官职称谓汉化省称为姓氏者,称利用氏、利通氏,后简改为单姓利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利氏正确读音作lì(ㄌㄧˋ)。
源流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颜扎氏,称燕札氏、颜查氏、阎拉扎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 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颜(民姓)氏、阎(官姓)氏、张氏、锡氏、利氏等。
该支利氏鼻祖为颜扎·珠尔杭阿,满洲正黄旗人,清乾隆年间从征甘肃,在镇压回民起义的过程中立功颇伟,因功被乾隆大帝赐号为“锡利巴图鲁”,累官至御前侍卫、正白旗护军统领、镶蓝旗满洲副都统,赐骑都尉世职。在颜扎·珠尔杭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号为姓氏者,先称锡利氏,后以谐音汉字省文简改为单姓利氏、锡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利氏正确读音作lì(ㄌㄧˋ)。
源流八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记载:
达斡尔族莫尔登氏,亦称孟尔丁氏、孟尔的音氏、墨尔丹氏、莫塔哈利氏,世居黑龙江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地方,是达斡尔族的老姓之一。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rdi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莫尔登氏多冠汉姓为利氏、孟氏、莫氏、苍氏等。
达斡尔族、满族利氏读音皆作lì(ㄌㄧˋ)。
【迁徙分布】
迁徙
利氏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晚期至战国的李利贞,接着是利九。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楚霸王项羽的大将有利几、博士利永贞、中山贤相利乾,后又有得道真人利真,西汉时期有长沙承相利苍,唐朝时期有高僧利涉,宋朝时期有文士利申、金溪县丞利元吉、学者利鸾孙等。
据钦州利明学世家族谱记载:利氏最早南移繁衍的祖先是利刘兴、利本坚两位,利刘兴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迁至安徽省开基,部份迁居国外。利本坚,字孔固,原住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利本坚是明朝著名的爱民好官,先后出任江西赣县主薄及四川省安岳县丞,明朝时期到广东韶州任教,期满移居南雄城南珠机理定居。利本坚淑配陈氏生下三男,长子利大川,次子利朝纲,三子利维卿。
利大川从南雄迁居平林开基,生下利桂荣。利荣生利高辉、利高煌。利高辉生利维基、利维堂。利维基生利锦,利维堂生利镛。利镛生利祖安。利祖安生利棰英。利棰英生利福明、利福坚。利福坚生利思仁、利思义、利思礼、利思志。
利朝纲从南雄迁居江西省龙南,生下利廷用。利廷用生利继禄。利继禄生利世昌。利世昌生利成六、利成十、利成广、利成立。利成广迁居四川省,部分子孙侨居国外。
利维卿从南雄迁居东莞县开基,生下利应瑞,字梦伧,又生利应祥。利应瑞生利良材,字柚,又生利颜材,字梓。利良材生利寅宾,字名杨,号天宝。利寅宾生利益夫,字伯谦,又生利顺夫,字伯巽。利益夫生利廷凤,字鸣时,号芝。利廷凤生利于南。七代单传至第八世利袭(世美),字世哓,妣谢氏,是已亥科举人,官授南海巡检,为国家为民族而躯名垂千古,公婆墓地葬在东莞县常平镇桥沥村马桥狮山。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的利氏家族,是利世美的后裔。
利世美(利袭)生下四子,长子利秀野、二子利兰野、三子利芸野、四子利蕙野。利秀野住莞城,明朝末年间其后代利松友、利竹友、利梅友三人迁居柴金临江镇及福建省莆田县开基。利兰野住城西油榨尾,利芸野迁居惠州博罗岭坑开基,利蕙野迁居海南及国外。
利兰野生利文杰,居广东莞城油榨尾。利文杰生利受祖、利受宁二子,迁居广东高要县金利村。利受宁生利德华。利德华生利帝保。利帝保生利观养、利观禄,后迁高明墨编村。利观禄生利史明,利观养老生四子:长子利康长(利明学),字昌教,号圣山;次子利康义;三子利史勋(利史江),四子利史富(利明臣)。
利康长于明朝末年间到广西灵山任教儒,其品德纯正,志在四方,深知地理,目睹钦灵一带是理想开基之地,故选择灵山陆屋东郊胜塘村建居,从广东墨编村迁此开基,于是利康长便成了广西钦州地区利姓的始祖。利康长娶三房生八子,原配陆氏,续娶施氏,再娶杨氏。施氏太婆坟地名宝鸭塘,墓有对联一首:“壹墓开基绵八子,双峰毓秀萌千孙。”
利康长之长子利显全,利显全生一子,迁居广西钦州青塘金利村,其子孙现遍及当地四十多个自然村。利康长之二子利显洪、三子利显秀,子孙布及广西各地。利康长之四子利显彰的后代,迁往南宁、桂林、梧州等地。利康长之五子利显胜、六子利显后,迁往广东。利康长之七子利显良,迁往山东历城、山西大同及山东烟台等地。利康长之八子为利显斌。目前,利康长的后裔子孙估计不少于五万人。
北宋初年,江西利氏一支南迁到南雄保昌定居。在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这支利氏族人迁至今东莞常平大沥,垦荒种养,大沥遂为广东利氏发祥地。南宋时期,这支利氏族人繁衍至博罗、南海一带。元初,繁衍至紫金、河源等地。上述四川安岳县令利本坚即为紫金人。
分布
宋朝时期,利姓大约有1万2千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江西等地。明朝时期,利姓人口急剧下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地区。
当代利姓的入口大约有14万,为第三百七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利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内蒙古、台湾等地,广西为利姓第一大区,约占利姓总人口的一半。
利姓在人群中分布表明:在桂粤琼、云南东南、贵州大部、湘赣南部、福建大部、浙江南端、内蒙古东北、黑龙江西部、吉林西北,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6%以上,这一区域覆盖面积大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9%,居住了大约84%的利姓人群。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灵山县、北海市合浦县、南宁市、陆川县,广东省的河源县、东莞市、惠州市、阳江市阳东县、南粤县、从化县、广州市花都区、博罗县、新会县、英德县、湛江市,河南省的洛阳市、虞城县、唐河县,江西省的兴国县、萍乡市,安徽省的无为县、南陵县,海南省,四川省的南充市南部县,湖北省的来凤县,台湾省的屏东县等地,均有利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字辈
广西钦北利氏字辈:“成元祥(世)建镇泉林开基远”。
安徽合肥利氏字辈:“成业宏……”
江西兴国利氏字辈:“德明厚祥祯”。
四川南部利氏字辈:“世继中山洪业永传家齐国治福禄万全”。
利氏一支字辈:“佑治受命吉自天申进化西雍济美克绍休烈迎庆”。
附:
南雄平林利氏大川支派世系:
楚,源出高阳氏颛顼,远古传说中的帝王,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号高阳氏。之子孙,皇帝之苗裔。脉传至西伯侯姬昌,后谥为文王。德化溥著,养老尊贤,于是大颠,闳天散宜,生鬻子,辛甲之徒皆往归之。
熊鬻子:姓芈,讳熊髦龄归。周文王与姜太公吕尚开周王业,至周成王时,序功封其子熊绎于楚地之丹阳,即今湖广南郡是也,为楚诸侯。
熊绎:鬻熊子之子。成王封为楚侯,都丹阳。生子熊廉。
熊廉:熊绎之子,袭楚侯爵。生子熊孟甫。
熊孟甫:熊廉之子,袭侯职,生长子熊叔茂。
熊叔茂:熊孟甫之长子,奉周穆王诏命征东土嬴徐子,大战于麒麟谷,诛东偃王之子嬴伯谟,斩偃王,父子平定东方有功,王赐节钺得专征伐茂。传孙熊渠。
熊渠:熊叔茂之孙,世袭楚侯爵,传至世孙熊通遂称王号。
熊通:熊渠世之孙,都郢州(今湖北江陵),周桓王十四年乙未伐随有功,请爵于王弗许十六年丁酉夏,楚会众诸侯尊楚为东楚武王,原配夫人邓氏,乃邓侯之女,名曰邓曼,贤德而智敏。生子熊赀。周庄王七年辛卯,楚武王伐随。卒于樠木,太子赀立。
熊赀:熊通之子,嗣位为楚文王,伐蔡灭息国,携息妫为归。生子熊喜(原为革旁),次子熊恽。王崩熊喜立,楚人名为堵敖。死,次子熊恽立为楚成王。
熊恽:熊赀之次子,即位称楚成王。周惠王六年庚戌,王赐楚王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生长子名商臣,次子名职。王崩长子立。
熊商臣:熊恽长子,嗣位称楚穆王,生长子名旅,立为楚庄王。
芈旅:亦称熊侣,熊商臣之子,楚庄王。嗣王位,纳伍参,苏从之谏,屏退杨越二姬,斩断钟鼓管埨之音。理国政事,举孙叔敖为上卿,任以军国重事,后庄王继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霸业,尊周王天子攘外夷狄,遂成五霸诸侯,名震青史。王以霸绩威恩所及民皆爱敬,诸侯畏服。大封公子食采邑地,以制郡侯命。赐公子熊富食采于利邑,赐姓利氏,从此有芈姓利氏。后,公子熊富之长子熊审嗣王位,是为楚共王。周定王十六年庚午秋七月上旬甲戌,庄王崩,太子嗣位。
楚公子利,利九公之孙。
利乾:字行健,楚公子利之云孙。博学宏才,多闻古今,治乱机宜。汉景帝第八子中山王刘胜景仰利乾之名,诏利乾置相以辅赞王事,董仲舒作江都贤相,名炳纲目。利乾作中山贤相,名耀史策,功绩名重江都,厥后克昌,繁衍天下历数传。生利永贞。
利永贞:字葆元,赋性英伟,学精性天举孝廉,贤良方正,辟为汉博士官,至弟子五十人。复其身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掌故治礼之官,主故事者以其文学习礼仪者为之,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永贞为博士官,彬彬多文学出槐里令,政化优著历数传。生利真、利兴。
利真:博通儒学,兼释道师,事方士得悟真玄,遂成真人,功成飞升,上帝敕授得道真人,名职仙籍。
利兴:字兆祥,儒业博敏,五代齐辟为功曹。时值扰攘,逐隐不悔,以经学传裔,师孔孟正宗,历数传。生利申。
利申:字友甫,学尊孔孟,从唐韩昌黎,文公游学江都,恶曲学之坏人,心怀正道,而抑邪。说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王道学问,砥柱逥澜累辟,不授职以经学传家,克昌厥裔,历数传。生利周。
利周:字鲁,齐家学渊深,闻程颢调晋城令时,以修齐诚正之学著正心,王道之政,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度乡村远近,为五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寡残废使无失所,行旅行于涂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乡民社,会为五科条,旌其善恶。鲁齐公往从师之,遂得传二程太极性理之学,私淑后嗣裔。长生利本坚,次生利本贤,具优经学,籍河南开封府祥符县。
利本坚:字孔固,庭传五经二程心学。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丁亥,立八行,取仕科,谓孝友睦渊,任恤忠和也。凡有此八行即免试补大学士。利本坚得闻二程孔孟不传之学为诸儒倡著,乡称其才器可大任,补大学士,舍登进士。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已亥,秘书省正字曹辅佐迁窜于柳州,政化廉明。宣和七年乙己,利本坚除授广西柳州刺史。利本坚携家眷往迁柳州。举前美政声著,廉明当道。首存利本坚能抚凋疲已甚之,民膺累犯,猖獗之盗,纶书褒荣,亿兆讴歌。次年丙午,值金人陷京师,金干离不以上皇太后与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嫔妃北去汴城。河南具为金居。建炎元年丁未,宋高宗南迁即位应天府,诧行州邑勤王,利本坚在柳州治作佥著。至绍兴年间,利本坚以老致归道广东南雄,值金人侵阻,寓居雄城南廛,夫人陈氏,生子利涉。
……
东莞大沥始祖隽卿支派世系:
第一世:利隽卿,讳伟,南雄保昌人,宋太平兴国中入广,定居东莞大沥乡。生二子:长子利应瑞;次子应祥,讳梦龙,无子。
第二世:利应瑞,讳梦麟,号云水闲人。生二子:长子利良材;次子利彦材,讳樟,旧传迁交趾东都城。
第三世:利良材,讳楠,仕场官勾,生一子:利寅宾。
第四世:利寅宾,讳阳明。生二子:长子利云樵;次子利顺夫,讳伯巽,无传。
第五世:利云樵,讳伯谦,字益夫:生一子:利芝岩。
第六世:利芝岩,讳鸣时,字廷凤。生一子:利于南。
第七世:利于南,讳载道。生一子:利世美。
第八世:利世美,讳袭,宋宣和己亥举人材,补南海巡官,后终归善县主簿,配谢氏,生四子:长子利秀野;次子利兰野;讳阶,字时进,迁居莞城西油榨尾,兹不赘;三子利芸野,讳宣,字欣濯,居博罗蟾坑,兹不赘;四子利蕙野,徙居南海县城,兹不赘。
第九世:利秀野,讳隐,字时跃,配邓氏,生二子:长子利养轩;次子利天与,生一子,徙居归善水东街,其系未详。
第十世:利养轩,讳羲,字宾王,配王氏,生三子:长子利草庭;次子利应魁,讳昂庠,生一子:利南山,字子俊(生一子:利汝道,讳若川,生二子:利桐友、利桂友;利桐友,讳政,字子正,无传;利桂友,讳教,字子宽,生一子:利德直,利德直生利绍之,利绍之生利亚胜,利亚胜无子);三子利应科,讳晟,无传。
第十一世:利草庭,讳冕,字应廷,宋朝请郎,配邓氏,生二子:长子利龙山;次子利玉山,字子仁,无传。
第十二世:利龙山,字子高,配刘氏,生一子:利朴庵。
第十三世:利朴庵,讳涉川,字汝舟,配袁氏,生三子:长子利松友,生三子,徙居黄客阜,兹不赘;次子利竹友,生三子,徙居惠州派尾,兹不赘;三子利梅友,留守大沥。
第十四世:利梅友,讳枚,字子安,配邓氏,为大沥房祖,生一子:利思义。
第十五世:利思义,配邓氏,无子,以利松友公之孙利述之为嗣。
第十六世:利述之,讳继,本承继,配丁氏,生二子:长子利达甫;次子利良甫,讳善英,生七子(一子利升,无传;二子利文,无传;三子利昶,无传;四子利景,无传;五子利鼎,无传;六子利昂,无传;七子利昊,生一子,后无传)。
第十七世:利达甫,讳奇英,配陈氏,生三子:长子利真祖,讳贞,生三子,其派甚长兹不赘;次子利耕隐;三子利真静,讳震,生三子,其派甚长兹不赘。
第十八世:利耕隐,讳全生,字真裔,配郑氏,生七子:长子利晚翠;次子利绅,生五子,其派甚长兹不赘;三子利纬,生二子,其派甚赘;四子利绘,生一子利灼,无传;五子利绚,无传;六子利彩,生一子,徙居阳江兹不赘;七子利纶,生二子,再传无传不用赘。
第十九世:利晚翠,讳缙,字德茂,配林氏,生二子:长子利桂林;次子利灿,无传。
第二十世:利桂林,讳镖,字俞明,配叶氏,生五子:长子恒山,讳学修,字宗德,生一子,其派甚长兹不赘;次子利爱柏;三子利南庄,讳学勉,字宗敏,配梁氏、谢氏,生二子,其派甚长兹赘;四子利海月,讳学孟,字宗选,配梁氏,生一子,其派甚长兹不赘;五子利肖林,讳学礼,字宗常,配黄氏,无子,四房轮祀。
第二十一世:利爱柏,讳学勤,字宗励,配黄氏,生一子:利震刚。
第二十二世:利震刚,讳语,字元静,配吴氏,生四子:长子利左村;次子利君约,讳允谅,继子,其派甚长兹不赘;三子利仰泉,讳允谆,字君厚,配谢氏,生二子,其派甚长兹不赘;四子利敬刚,讳允谦,字君逊,生二子,其派甚长兹不赘。
第二十三世:利左村,讳允诚,字君实,配游氏,生三子:长子利莘野,讳因,字英泽,配姚氏,生四子,其派甚长兹不赘;次子利恕,出继利允谅;三子利乐从。
第二十四世,利乐从,讳忍,字英顺,配黎氏,生三子:长子利于端,讳应佑,配陈氏,生二子(一子利进隆,讳奇盛,配梁氏,无子;二子利奇珍,无传);次子利敬从,讳应裕,字于经,配李氏,生一子,其派甚长兹不赘;三子利兰台。
第二十五世:利兰台,讳应芳,字于芬,配仇氏,生四子:长子利杰滔;次子利怀德,讳子英,字彬士,配梁氏,再续李氏,生四子,其派甚长兹不赘。三子利冠士,讳子魁,配袁氏、妾王氏,生四子,其派甚长兹不赘;四子利廷顺,讳子侣,字镛士,配游氏,生五子,其派甚长兹不赘。
第二十六世:利杰滔,讳子俊,配肖氏,生三子:长子利占百;次子利攀五;三子利植三。
第二十七世:利攀五,配黎氏,生一子:利位南。
第二十七世:利占百,配朱氏,生二子:长子利东晓,其后况不详;次子利美球。
第二十七世:利植三,配周氏、妾李氏、钟氏、林氏,生二子:长子利泽清,配邓氏、妾氏,生二子(利遇林、利得修;遇林配钱氏,生一子:利镇西,其后况不详);次子利万龄,配林氏、妾周氏,生二子:一子利运昌,二子利佑启,其后况不详。
第二十八世:利位南,配周氏、续蔡氏,生三子:一子利禹瑞;次子利遇林,其后况不详;三子利拜扬,其后况不详。
第二十八世:利美球,配陈氏,生三子:长子利桂芳,配袁氏,生一子:利容兄,无传;次子利思大;三子利享大。
第二十九世:利禹瑞,配卢氏,生二子:长子利壮行,配梁氏,生一子(利绍祖,配肖氏,生一子:利亚申,利亚申无传);次子利用行,配袁氏、续叶氏,生一子(利沛源,利沛源配李氏,生一子:利润兄)。
第二十九世:利运昌,配任氏,生四子:长子利国辉,配袁氏,生一子(利华灿,新水承继,配叶氏,生三子:利容旺、利容拜、利容桂);二子利炯辉,配叶氏,生一子(利叶受,其后况不详);三子利时辉,配任氏,生二子(利秋法、利顺福);四子利诚辉,配梁氏,生三子(利洪发、利梁寿、利锦渠,利梁寿配梁氏,生三子:利连夸、利连庆、利连法,其后况不详)。
第二十九世:利得修,配李氏,生三子:长子利乾友,其后况不详;次子利述友,配叶氏,生一子(利锦宁,配陈氏,生二子:利福兄、利祖兄);三子利道友,配何氏,生一子(利润水,配陈氏,生一子:利金满,秋法承继)。
第二十九世:利享大,配袁氏、续梁氏,生三子:长子利卓辉;次子利曙辉,配梁氏,生二子:利亚怀、利润贵,利亚怀其后况不详。利润贵配叶氏,生二子:利日杨、利进福,其后不详;三子利任辉,其后况不详。
第二十九世:利思大,配刘氏,生三子:长子利士秀,配黄氏,利丽中承继,利丽中配周氏,其派甚长兹不赘;次子利士章,配黄氏、续黄氏,生一子:利秉钩,利秉钩配周氏,生二子:利金叶、利金耀,其派甚长兹不赘;三子利圣通。
第三十世:利卓辉,配叶氏,生三子:长子利茂常;次子利榕枝,其后况不详;三子利龄屑,其后况不详。
第三十世:利润兄,配李氏,生四子:长子利志容,后况不详;次子利连喜,后况不详;三子利连有,后况不详;四子利连欢,徙居南洋星加坡,生七子,其派甚长兹不赘。
第三十世:利圣通,配梁氏,生三子:长子利建中,配邹氏,生二子:利连托、利任托,其派甚长兹不赘;次子利丽中,承继利士秀;三子利金火。
第三十一世:利茂常,配梁氏,生二子:长子利杨系,其后况不详;二子利杨恩。
第三十一世:利金火,字耀中,配梁氏,生二子:一子利春旺;次子利应兆,配陈氏、续林氏,生一子:利观养,利观养无传。
第三十二世:利福兄,配叶氏,生三子:长子利偶丁,其后况不详;次子利林容,其后况不详;三子利惠钱,其后况不详 +
第三十二世:利杨恩,配梁氏,生二子:长子利沼佳,其后况不详;次子利渠暖。
第三十二世:利金叶,配任氏,生四子:利润洪、利荫河、利润林、利润祥,四子其后况不详。
第三十二世:利连托,配李氏,生二子:利财发、利林发,次子其后况不详。
第三十二世:利春旺,配吴氏,生三子:长子利秋暖;次子利暖乾,无传;三子利秋法,承继利金满,配杜氏,生二子:利志坚、利志洪。
第三十三世:利渠暖,配欧氏、肖氏,生五子:长子利沃伦;次子利炳伦;三子利淦兴;四子利锦伦;五子效伦。
第三十三世:利秋暖,配庾氏,生一子:利灿辉。
第三十四世:利沃伦,配李氏,生一子:利伟昌。
第三十四世:利炳伦,配李氏,生一子:利桂源。
第三十四世:利淦兴,配黄氏、续夏氏,生一子:利健亮。
第三十四世:利锦伦,配黄氏,生一子:利树铿。
第三十四世:利效伦,配黄氏,生一子:利锐川。
第三十四世:利志坚,配利氏,生一子:利仲梁。
第三十四世:利灿辉,配梁氏,生二子:长子利榕熙;次子利榕照。
第三十四世:利志洪,配任氏,生一子:利文杰。
第三十五世:利仲梁,配?氏待考,生一子:利锐荣。
……
广东惠州岑坑利氏欣耀支派世系:
第一世:利欣耀,利坚公排下来是第十世祖,讳宣,号芸野室林氏,生一子:利安邦。利欣耀由东莞大沥始迁博罗岑坑。
第二世:利安邦,配杨氏,生二子:长子利观光、次子利观国。利安邦择科拜官刺使。
第三世:利观光,配张氏,生一子:利百十五。
第三世:利观国。
第四世:利百十五,处士,配陈氏,生二子:长子利应龙住岭坑、次子利应宗住谈塘。
第五世:利应龙,配郑氏,生五子:长子利用、次子利次、三子利念、利三、利和。利应龙授朝奉郎公,住岑坑。
第五世:利应宗,配邓氏,生一子:利元亨;住谈塘。
第六世:利行念,字元亨,配车氏,生一子:利云峰。利行念和车太母合葬,盘陀美女,标梳形。
第七世:利云峰,配关氏,生三子:长子利昌可、次子利昌甫、利昌荣。利云峰为已未科举人,授广西太和县知县,卒葬岑坑三兜松,太母葬岭子头,步我形。
第八世:利昌甫,配谭氏,生一子:利太初。利昌甫岁贡。
第八世:利昌可,配黄氏,生一子:利鼎初。利昌可为国学生。
第八世:利昌荣,配邹氏,生一子:利秉初。利昌荣青衿,殁后葬大岭头,鹅形,上面。
第九世:利太初,名熊,号古愚,配邹氏、黄氏、刘氏,生三子:利曦、利晖、利昶。利太初为两科乙酉丙戍连捷进士,殁后葬大岭头赤云山,螺形,邹太母葬崩山,黄刘合葬斜坑。
第九世:利鼎初,配疑氏,生三子:长子利晗、次子利时、三子利明。利鼎初授福建蒲田县,三子随任,为福建利氏始祖。
第九世:利秉初,配邹氏,生一子:利福。利秉初任广西桂林府知府,卒葬归善,象形,右边,邹太母葬大岭头,蕉我形,住岭子头。
第十世:利曦,配樊氏,生三子:长子利旭秀、次子利曼秀、三子利旻秀。利曦殁葬螺形,脚下号柏轩,太母葬淡圹对面岭,大座人形。利曦为大岭头利氏始祖。
第十世:利晖,配徐氏,生一子:利日秀。利晖葬螺开脚下,号松轩,太母葬淡塘对面岭,仙人舞袖。利晖为岭子头二房利氏始祖。
第十世:利昶,配文氏,生一子:利易秀。利昶葬螺脚下,号枚轩公,为淡圹利氏始祖。
第十世:利晗、利时、利明三人俱在福建蒲田县落籍。
第十一世:利福,字道生,配林氏,生四子:长子利瑶、次子利璋、三子利珪、四子利坚。利福葬象形,为大岭头十一世祖。
第十一世:利旭秀,号东楼,配徐氏,生二子:长子利凤岐、次子利凤翔。利旭秀葬惠阳中洞南坑,太母葬屋坊山,背飞我形。为大岭头利氏长祖。
第十一世:利曼秀,配冼氏,生一子:利凤鸣。利曼秀葬蕉丫,为大岭头利氏长房次祖。
第十一世:利旻秀,配安氏,生一子:利凤翱。利旻秀为大岭头利氏长房三子。
第十一世:利日秀,在岭子头二房落藉,明正德十三年训导。
第十二世:利凤岐,配朱氏,生一子:利环山。利凤岐与弟利凤翔合葬惠阳南门,飞鹅形又,曰仙子地。
第十二世:利凤翔,配游氏,生一子:利惠山。利凤翔与兄利凤岐合葬。
第十二世:利凤鸣,配许氏,生一子:利静山。
第十二世:利凤翱,配金氏,生一子:利肖山。
第十三世:利环山,配古氏,生一子:利晨纸。
第十三世:利惠山,配黄氏,生一子:利荣佩。明万历丁丑科邑庠生,殁葬对面岭樊。太母右边。黄太母葬鲤鱼上水。
第十三世:利静山,配马氏,生一子:利荣玖。
第十三世:利肖山,配何氏,生二子:长子利荣琼、次子利荣琚。
第十四世:利晨纸,配容氏,生一子:利宗复。利晨纸殁葬蔗蒲金竹坑。
第十四世:利荣佩,配钟氏,生一子:利墩复。利荣佩殁葬茶径,芦花三扭,妣与黄太母合葬鲤鱼上水。
第十四世:利荣玖,配温氏,生二子:长子利攸复、次子利顺复。
第十四世:利荣琼,配晁氏,生一子:利茂桂。
第十四世:利荣琚,配文氏,生一子:利茂才。
第十五世:利宗复,配林氏,生一子:利桂芳。利宗复殁葬金岭仔龟形
第十五世:利墩复,配钟氏,生二子:长子利传芳、次子利联芳。利墩复殁与太母合葬双了白鹤含书。
第十五世:利攸复,配闻氏,生二子:长子利集居、次子利安居。
第十五世:利顺复,配廖氏,生一子:利厚居。
第十五世:利茂桂,配骆氏,生一子:利朝英。
第十五世:利茂才,配谭氏,生二子:长子利朝欣、次子利朝训。
第十六世:利桂芳,字大一,配翟氏,生三子:长子利锡元、次子利锡谷、三子利吉昌。第二十三世利金瑞是其后裔
第十六世:利俊生,字传芳,配车氏、继刘氏,生三子:长子利孕恒、次子利孕升、三子利孕茂。利俊生是邑痒生,殁葬狮形,太母葬沥坡刘太母葬桥头
第十六世:利简生,字联芳,配陈氏、继成氏,生三子:长子利子章、次子利子建、三子利子文。利简生殁葬新子凹,太母葬桑员,走马攀安,成太母葬羊牯仲。利简生是邑痒生。
第十六世:利集居之后裔,是利佛庚、利佛永、利佛保(第二十四世)。
第十六世:利安居之后裔,是利佛高、利佛农(第二十四世)。
第十六世:利厚居之后裔,是利用、利和、利龙、利奀、利亚、利摸、利观达、利庭达、利秉达(第二十三世)。
第十六世:利朝英及其后裔,迁移惠东羊化落籍。
第十六世:利朝欣及其后裔,迁移惠东羊化落籍。
第十六世:利朝训及其后裔,迁移惠东羊化落籍。
第十七世:利孕恒,配黄氏,生二子:长子利日掊、次子利安培。黄氏葬老虎坑,坐西向东,利孕恒殁葬鲤鱼上水。
第十七世:利孕升,配谭氏,生一子:利伯培。
第十七世:利孕茂,配徐氏,生二子:长子利上培、次子君培。利孕茂殁葬五胡咀。
第十七世:利子建,字极斋,配成氏、继梁氏,生二子:长子利大容、次子大授。利子建殁葬桑员,走马攀鞍,成梁合葬沙胡坝。
第十七世:利子章,字锦斋,配古氏,生二子:长子利圣宗、次子利弘宗。考妣合葬,狗眠地侧。
第十七世:利子文,字穆斋,配陈氏,生四子:长子利天培、次子利帝培、三子利敬培、四子利祖培。利子文殁葬兵榔仔,妣葬黄毛岑。
第十七世:利锡元、利锡谷、利吉昌三兄弟中,有一个是第二十三世利金瑞的祖源,具体是谁,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十七世:利吉昌,第二十四世利亚根的祖源。
第十八世:利日培,配徐氏,生二子:长子利予琼、次子利予璜。考妣合葬老鼠尾。
第十八世:利安培,配刘氏,生二子:长子利予玑、次子利予璇。利安培殁葬蕉了下窝,坐南向北。
第十八世:利伯培,配林氏,生二子:长子利国瑞、次子利国珍。
第十八世:利上培,配古氏,生一子:利国奇。其母守义。
第十八世:利君培,配翟氏,生四子:长子利国赞、次子利国宾、三子利国铭、四子利国翰。利君培殁葬狮尾,翟氏殁葬老虎坑,猛虎跳墙。
第十八世:利天培,配车氏,生四子:长子利国瑚、次子利国选、三子利国兴、四子利国琏。利天培殁葬林洞,后世利万有是其后裔,在炉村亦有分布。
第十八世:利帝培,配卢氏,生二子:长子利国梓、次子利国材。
第十八世:利敬培,配黄氏,生三子:长子利国柏、次子利国相、三子利国松。利敬培殁葬鲤鱼上水,黄氏殁葬描手地。
第十八世:利祖培,配黄氏,抱继兄子利国琏。
第十八世:利受培,名大受,配?氏待考,生三子:长子利浩周、次子利瑜周、三子利继周。利受培殁葬黄毛岭,坐北向南。
第十八世:利圣培,名大容。殁葬老虎坑。
第十八世:利弘培,名弘宗。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源自利邑;
望出河南。
——佚名撰利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利姓的源流和郡望。
中山贤相;
东海真人。
——佚名撰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人利乾,任中山国相,有贤名。下联典指汉代人利真源,隐居于东海,后得道为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
六言通用联
明译几何原本;
宋有九渊高徒。
——佚名撰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意大利人利玛窦,寓居中国三十年,卒于北京。他通华字毕语,译著颇多,其中有《几何原本》,由他传授,再由徐光启折受。泰西科学输入中国,殆始于此。下联典指宋代绍熙进士利元吉,字文伯,盱江人。为金溪县丞。他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高足弟子。陆九渊之子行之,尝欲师事之,他谦谢不肯。
七言通用联
秀毓河南发达远;
宗开利贞源脉长。
——佚名撰利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利姓的郡望和得姓始祖利贞。
八言上通用联
武冠三军,韬钤素裕;
文齐众士,科甲高登。
——佚名撰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项羽部将利几事典。下联典指指宋代进士利溉事典。
【祠堂古迹】
东莞大沥利氏宗祠
东莞大沥利氏宗祠,位于常平镇桥沥的大沥村,始建?年不详,现存的建筑风格属清殿三进二厅结构,建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辛丑)。80年后,在公元1861年(清咸丰辛酉年重修)。祠堂对联为“功留安岳,名重江都”。横匾“利氏宗祠”为明朝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忠殿大学士张瑞图书。(原是塘厦游客埠利氏祠堂横匾,明末该村散围时族人秘密保存,后大沥祠堂重建时才搬了出来的)。
大沥利氏宗祠是以纪念一世祖隽卿公至八世祖世美公,纪念九世祖秀野公以及历代祖先而建,尤其是颂扬九世祖秀野公,为大沥建村立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围墙对联为:“坤宅乾门合天地之交泰,男耕士读尊秀野之遗风”。
大沥利氏宗祠坤宅乾门向西南,是蟹地局。原宗祠门左右有两个仙枝木狮子坐镇,现在狮子已失,只剩下两个石礅。进门屏封横匾上,外书“兰桂腾芳”,内书“加官进爵”。前堂原有“豸史风清”一匾,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一直没补上。中堂有“谷诒堂”一匾,是1992年祠堂修缮时由利惠忠所书。后堂设“金堆”和“积玉”,正中摆设着“河南堂上历代祖先之神位”,供利氏子孙朝拜。
大沥利氏祠堂梁檐上古瓷林立,古色传香,栩栩如生。内堂屋檐下和鼓台两边均有各种形态的花草动物图案或不同人物的雕刻造型。各门横匾及两旁对联,均系名家所书,其书法艺术叹为观止。大厅的四周同样描绘着大型的山水画和形态各异的小童。大厅后的小天井及祠堂的拜厅也均刻有花、鸟、草、虫等吉祥图案。整个祠中,堪称艺术殿堂。
另外,1990年由国家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主任刘金才同志挥毫点缀的“今日利氏人辈出,将来社稷可栋梁。”2017年中国书画协会陈敬国副主席为东莞利氏复写“豸史风清”。情深意切,墨力透纸,宝墨为东莞利氏祠堂增添光彩,更是新时代对利氏人的殷切期望,让宗亲留下美好的回忆。
钦州青塘利氏宗祠
利氏宗祠--原名明学利宗祠,为后代裔孙为祖先树碑立传,歌功颂德,每年农历八月初八为宗祠祭祀日,每五年一大祭。宗祠建成三座,占地千百多平方米,坐亥巳正针。二座中厅屏风浮雕龙凤花鸟,工艺精湛,突显利氏后人的历史文化。二、三座设计为洋装建筑,座与座之间是天井和走廊,内设观光楼台亭阁,既有洋式气派,也不失古建筑风格,大门内侧盘龙柱一对,展现后代裔孙龙腾飞跃,盘居而上。充分体现利氏家族的团结、和谐、念祖、感恩和传承祖先的传统美德,宗祠的宏伟壮观,富丽堂皇,成为广西沿海乃至桂南地区的宗祠之最,是明学公后裔孙的光荣和自豪。
青塘利氏始祖(明学公)自明朝开基生下八显,光宗耀祖、高祖厚德、启荫后裔、发展壮大、众志创举、奋发图强、逢时振先、恩泽无疆、富贵双居、无限荣光、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