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姓图腾(沐氏图腾)
沐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源于春秋时卫人端木赐之后,因避难改姓沐氏。现今人口约一万,排在第六百六十五位。
【得姓始祖】
(暂缺)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改姓。春秋时卫人端木赐之后,因避难改姓沐氏。郑樵注引《沐氏状》云:“端木赐之后避难改为沐氏。
源流二
源于地名。沐水在青州(今山东益都)境内,或以水名为氏。《姓氏考略》注云:“沐,水名,在青州,疑以水为氏。望出河间。”
源流三
源于少数民族。回族、苗族等民族姓氏。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
分布
沐姓现今人口约一万,排名第六百六十五位,占全国人口的0.0007%。汉族、满族、回族、彝族皆有沐姓者,今北京,上海之松江,云南之邱北,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河北之昌黎,山西之太原、忻州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河间郡:河间一名在战国赵国时即见于记载。秦代其地为巨鹿郡所领。西汉初年属张耳赵国。
东平郡: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汶上、东平等县地。南朝宋改为郡,北齐废。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郓州为东平郡。西汉在此置铁官。
堂号
(暂缺)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祠堂古迹】
沐王府
沐王府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明代世袭黔国公,始祖为开国功臣沐英,黔国公府位于如今的胜利堂,而翠湖柳营又是沐家“别业”。因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故百姓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元末代云南梁王巴匝刺瓦尔密兵败投滇池(一说服毒),明军平定云南。 [1] 洪武十六年(1383年)傅友德、蓝玉班师回南京,朱元璋义子西平侯沐英留镇云南。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筑昆明砖城,遂建西平侯府。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西平侯沐英仿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屯兵,在翠湖西岸建“柳营”,“种柳牧马”。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六月十日,年仅四十八岁的沐英卒,沐英长子沐春袭西平侯,翠湖柳营遂改为“垂柳间垂杨”,“台榭浮水面”的黔国公沐氏别业(别墅)。永历十年(1656年)永历帝朱由榔入云南,封刘文秀为“蜀王”,刘文秀遂将沐氏柳营别业作为“蜀王府”, 翠湖又称“南府”。永历十四年(1660年)清廷命吴三桂驻镇云南,吴三桂“乞沐氏勋庄”,踞五华山永历宫为“平西王府”。永历十八年(1664年)吴三桂对“刘文秀故宅,以其狭小”,遂“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柳营一带皆珍馆崇台”,“花木扶疏,回廊垒石”,新府石栏杆均为大理石浮雕,极尽奢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吴三桂兵败洞庭。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匆忙衡州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八月,吴三桂暴病殛在衡州。其孙吴世璠继位,改元“洪化”。康熙十八年(1679年)吴世璠十四万人马被清军消灭在湖南。康熙十九年(1680年)吴世璠败退云南,吴世璠居翠湖新府,以其年号改称“洪化宫”,俗称“洪化府”。洪化府大门外跨洗马河有石桥,称“洪化桥”。至今河改下水道,“洪化桥”地名犹存。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军“克云南,入其城”,“洪化府”此后改称“承华圃”。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云贵总督范承勋拆洪化府,木石材料用来重修西山太华寺。至今太华寺大雄殿、缥缈楼前还保留洪化府大理石浮雕栏杆。又以沐氏国公府改建云贵总督府。
【家训格言】
明代沐氏“金牌”家训(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藏)
凡我子孙,
务要忠心报国,
事上必勤慎小心,
处同僚谦和为本。
特喻。慎之戒之。